阅读历史 |
请收藏本站网址:ahshuwu.com

第938节(3 / 3)

加入书签

杨时代起,彻底将精力全数转到内政当中以后,大明在最重要的边防策略上,就完全变成了依托坚城而守,绝不主动出击。

这种策略,到底是对是错,一直以来朝堂上都争论不休,但是,它的坏处是显而易见的。

既然不需要主动出击,那么草原上发生的所有事情,就都和大明没有关系。

这直接导致了,大明的诸多文官,甚至包括一些重臣在内,对于边事完全不了解。

就如现在一般,论智计筹谋,范广和在场的任何一人比,都是大有不及。

但是,论对边境局势的判断,他才是所有人当中最准确的。

这不是个人能力的问题,而是信息差的问题,范广出身边境,这些年以来蒙古各部和大明摩擦不断,所以对于范广来说,对蒙古部族越了解,他手下的这帮兵士活下来的可能就越大。

即便如今已经入京为官,但是,他仍然保留了这个习惯,兵部的各种消息,军报,他总是定时查阅,所以在这种时候,才能立刻做出判断。

与之相对的,便是这诸多文臣,在保守防御的策略之下,边境即便是有摩擦,也是小打小闹,所以,真正愿意沉下心思去研究边境局势,草原各部的情况的,寥寥无几。

往好了说,这些大臣是把有限的精力,用到了更重要的内政上头,但是,往直白了说,这些大臣就是心中的那股傲气作祟,让他们压根不愿意去了解这些。

不仅他们自己不愿意了解,而且,还希望大明能够彻底跟这些草原部族断绝往来。

总结下来一句话,这帮蛮子爱怎么的怎么的,只要不没事过来打仗,他们自己爱怎么打怎么打。

正因如此,当初天子要开放互市的时候,很多的朝臣打心底里就是抗拒的。

这一点,或许他们自己都没有意识到,说什么祖宗成法,有资敌之嫌,都不过是借口而已,他们心中真正的想法,只是觉得压根没有必要。

大家各顾各的,何必要弄这么多麻烦事,去冒可能让草原部落坐大的风险。

这殿中的许多大臣,其实当时也隐隐有这种想法。

只不过,天子手段高明,在朝堂上合纵连横,威逼利诱(bhi),一番拉扯之下,最终让群臣不得不捏着鼻子答应下来。

但是,打心底里,很多大臣的想法还是没有改变,觉得天子这是在胡闹。

然而,如今脱古思猛可的这封信,却让他们意识到,自己之前的想法,似乎是有些天真了。

要知道,草原内乱的时候多了去了,那么多的部族,各种矛盾,世仇,为了生存而争夺牧场,战火几乎就没有停止过,尤其是在汗位更迭的时候,每一次都伴随着血腥和混乱的杀戮。

但是,不论是那一次草原内乱,这些草原部族,都几乎想不起要向大明求助,哪怕,很多部族早已经对大明宣誓臣服。

可实际上,对于他们来说,臣服并非是真正的臣服,只是一种休养生息,保持和平,甚至是骗取物资的手段。

或许在洪武,永乐之时,大明的朝贡体系尚且还能算是真正意义上的威服万方,但是到了现在,很多的大臣心里都明白,这种朝贡体系,实质上已经名存实亡了。

≈lt;div style=≈ot;text-align:center;≈ot;≈gt;

≈lt;script≈gt;read_xia();≈lt;/script≈gt;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