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请收藏本站网址:ahshuwu.com

第102节(2 / 3)

加入书签

只有一点点。

当然了,张天师向来以学识着称,所以他是不会让自己落于明显下风的。

“其实说起大象跟冷热的关系,倒还是真有几分说法的。”张宇初开口道。

“喔?”朱高炽看着他说,“张天师不妨说说。”

“根据龙虎山的典籍,嗯,最早要追溯到五斗米教时期,那时候的师君曾经获得过一卷上古残卷。”

张宇初开始讲谁也不知道真假的上古秘辛了,这开场白就跟西方故事里的“long long ago”差不多。

“古时候大禹治水,曾经划分九州岛,把天下分为冀州、兖州、青州、徐州、扬州、荆州、梁州、雍州、豫州。豫州是中心,其他州环绕豫州。”

“而‘豫’这个字,就是一个人拿着长矛,牵着大象。”

“也就是说,在夏朝的时候,大象是生活在中原的,那时候的气温应该是极为温暖的。”

“甚至于商朝末年的时候,还有记载:商人服象,为虐于东夷,周公遂以师逐之,至于江南。”

“以及,周公相武王,诛纣伐奄,三年讨其君,驱飞廉于海隅而戮之,灭国者五十,驱虎豹犀象而远之,天下大悦。”

“古人以为大象是被周公赶尽杀绝了,但这其中应该也有中原不再适宜大象生存的缘故,后来周朝人,就再也没见过大象了。”

“而这些人既然没见过大象,又听老一辈说过,却不知道是什么样子,就有了‘想象’这个词。”

夏原吉莞尔一笑:“张天师说的有趣,‘想象’竟是这么来的吗?我倒是孤陋寡闻了。”

朱高炽也跟着哈哈大笑起来,刚才担忧的心情,得到了少许好转。

而一墙之隔的对面,讲课并未停下来。

“对于唐朝来说,虽然气温下降导致了粮食产量减少,但由于藩镇割据的原因,中后期唐朝中央的粮食压力其实没那么大。”

姜星火的嘴角流露出了一丝笑意。

“很多人压根就不需要皇帝管,自己养活自己,养不活也跟皇帝没关系,地方有叛乱也是地方自己解决,皇帝写一道诏书承认一下节度使或者留后就好了。”

笑完了中后期奉行无政府主义的大唐,姜星火继续说起了刚才的吐蕃。

“但是对于吐蕃就不一样了,吐蕃的人口在兼并象雄后,是一百万左右,即便是最巅峰的时期,占据了陇西和恒河以北的天竺,把所有统治下的其他民族人口都算在一起,也就是三百万。”

“即便是吐蕃通常将所有成年健壮男性都征召为士兵,为了供养其中比例高达十分之一的军队,吐蕃也已经开垦了高原上的所有可耕种的田地,才能勉强维持。”

“气温下降后,四分五裂的唐朝还能维持住,而吐蕃的粮食产量完全无法自给自足,靠劫掠也根本满足不了,整个吐蕃王朝直接崩溃了,从王朝退化成了一个奴隶制大部落。水草丰美、土壤湿润的高原也成为了人口极其稀少的半无人区,直到洪武朝,依旧没有任何恢复元气的迹象。”

听完了这段故事,不仅是朱高煦,李景隆也同时陷入了沉思。

气温和降水,两个在日常生活中压根都不会注意到的因素。

竟然能决定一个王朝的命运!

李景隆想要反驳,但他的反复思量,却最终发现,无从反驳!

这就是摆在眼前的事实。

否则,如何解释吐蕃的“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呢?

就在两人沉思之际,姜星火继续说道:“当然了,吐蕃还算好的,虽然苟延残喘,但终归是能活下来,西域大部分的国家,根本就是因为缺乏降水,整个国家都彻底消失了沙漠之中。”

“唐诗里,边塞诗人们最经常提到的,也是最无辜的一个国家就是楼兰。”

“王昌龄: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李白: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高适:马蹄经月窟,剑术指楼兰。

岑参:前年斩楼兰,去岁平月支。

杜甫:属国归何晚,楼兰斩未还。”

姜星火自己都忍俊不禁地笑道:“也不知道楼兰得罪了谁,就这么倒霉,只要是个有名的诗人,不斩了楼兰就不能证道一般。”

朱高煦和李景隆,亦是跟着笑了起来。

然而姜星火笑完便收敛了起来,叹了口气说道。

“可惜,楼兰不是被这些诗人挨个斩没的,而是被逐渐消失的降水,给灭亡的。”

“以前楼兰古城处于居延海边缘,那真的是内海,有疏勒河、孔雀河、塔里木河等河流汇入,水草丰美、牛羊成群。”

“然而到了唐朝中后期的时候,因为降水的减少,连植被也活不下去了。”

“楼兰已经是西域户口数位列前列的国家了,唐朝的时候,西域都护府所管辖的诸国,除了有三千三百户的于阗、宁弥并列第一外,随后便是楼兰的一千五百户(约一万四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