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请收藏本站网址:ahshuwu.com

第191节(1 / 3)

加入书签

“第二,出兵占领安南全境,扶持新的政权后退出,可以索取部分田地、港口来作为大明出兵的回报。优点是大明不需要持续付出占领的代价,就可以拿到少数安南精华地区,譬如临近大明的田地,以及供给大明水师下南洋进行补给和维修的港口。”

“第三,出兵占领安南较大部分地区,这较大部分地区就是大明的兵力能够强力控制,且不会造成太多给养负担的极限范围,其余地区则依旧留给安南,但不扶持新的政权,占领的田地由大明直接控制。优点是大明能拿到自己想要的田地,缺点是安南会从此把大明视为敌人,如果大明的国力衰退,就会被安南咬上一口,企图夺回各走的田地。”

朱棣点了点头,道衍的分析非常全面。

“大师觉得大明应该采取哪种法子?”

看着朱棣,道衍笑了笑:“恐怕陛下心中已经有了定策吧。”

朱棣也大笑了起来。

“大师知朕!”

笑完,朱棣沉声说道:“朕便是说,要么不做,要么做绝!”

“如果真的要打安南,那朕就绝对不会让安南再有反咬一口的机会,肯定要趁他病要他命,直接一竿子拍死。”

“至于什么傀儡政权,朕不是喜欢给他人做嫁衣的那种人,占领了安南全境,朕就要安南从此往后成为大明的第十四个布政使司,彻底归入大明。”

“甚至连名字,朕刚才都想好了。”

“——交趾布政使司!”

“倒是个好名字。”道衍微微颔首,“交趾这个以前的名字,不逊于安南。”

所谓交趾,便是起源于汉武帝时期灭南越国后设立交趾、九真、日南三郡,后来汉帝国在全国设立十三刺史部时,将包括交趾在内的七个郡分为交趾刺史部,也就是三国时被人所熟知的“交州”。

就在两人聊到对安南的处置时,腰间挂着金瓜小锤,一身斗牛服的朱高燧行礼进来。

朱高燧轻声对朱棣说道。

“父皇,郑和从诏狱回来了,正在奉天殿外求见。”

朱棣此时正跟道衍围着火炉,朱棣早年爬冰卧雪北征蒙古的时候,就留下了老寒腿的毛病,如今一场秋雨一场寒,自是离不开火炉烤暖。

朱棣挥了挥手:“让郑和进来吧。”

“是。”

朱高燧不多时,便引着郑和进入殿内。

“内臣郑和参见陛下!”

郑和躬身说道。

“起来吧,不必多礼。”

朱棣心情不错,直接让朱高燧搬了个椅子过来,给郑和赐座。

火炉里的火苗“噼啪”地响着,权当是围炉夜话,朱棣端起热茶抿了几口,转头问道。

“诏狱的事不急着说。”

郑和一怔。

朱棣指着他笑道:“朕知道姜星火的本事,两位尚书还不信跟朕打赌来着,看你的表情,朕就知道两位尚书输定了。姜星火一定有办法,能让那群文盲认字,对不对?”

“确实如此,姜星火的办”

郑和的话语,被朱棣抬手阻止了,朱棣笑呵呵地说道:“先别说姜星火的办法,先说说你去南边大海里万里石塘的见闻?朕还从来没去过海上呢,不晓得航行在大海是个什么感觉?”

道衍很想知道姜星火的办法,不过好在道衍修行多年,纵然心头好奇,也是能够沉得住气的,也跟着看向了自己的这个弟子。

嗯,郑和是道衍的菩萨戒弟子,既是关门弟子,也是道衍在情报系统的直属手下。

所以郑和的那些见闻,其实道衍大部分都知道一二,对于海上事情的好奇心,也就没有朱棣那么重。

至于为什么郑和传递给道衍的海上见闻,道衍没有报给朱棣,这个,咳咳道衍自然是有他自己的目的的。

郑和也是笑着开口道:“陛下,这大海确实跟陆地没得比,从泉州到万里石塘,其实顺风顺水不算很远,来回一个月也足够了,关键是有的时候海况不一样。”

“怎么个不一样法?”朱棣大感好奇。

郑和缓声道:“臣如今算是往返了一次万里石塘,但无论万里石塘的哪个地方,现在风浪虽然小了许多,可是每隔几天,便会起大风,这种大风的威力虽说比不上龙吸水,可胜在频繁,隔三差五就会来一次,如果运气不好的话,就容易迷失方向。当初臣乘坐的大明水师的战船便遇到过,而且风高浪急,也导致船队里的一些小船就差点儿翻覆了。关键的问题还是,大明缺乏很多地区的海图,而且现在很难在海上定位。”

“海上定位?”

“不错!”郑和点了点头,“用的是牵星术的法子,但有的时候,尤其是到了晚上,海上的雾气很重,视线受限,根本看不到天上的星星,所以在海上航行十分危险,尤其是晚上的海上,更需要谨慎,稍微不注意,就有可能偏离了航线,毕竟在海图上,偏离一点点就会造成失之毫厘谬以千里。”

“这些说法朕倒是听都没有听说过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