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请收藏本站网址:ahshuwu.com

49搜山千骑入深幽(四十)(1 / 4)

加入书签

程嘉从山腰下来,找到荀贞,说道:“中尉,我有一计,或能破贼!”

荀贞问道:“是何计也?”

“山道滑窄,我部又是仰攻,黄髯援兵已至,硬攻怕是难以克胜,以嘉愚见,不如趁黄髯大举驰援山腰,山顶空虚的机会,遣人绕到后山,从后山攀附而上至山顶,由后击之。”

荀贞大喜,说道:“你知道有山路通往后山山顶?”

程嘉摇了摇头,说道:“据嘉所知,芦岭只有一条山路,……”他指了指脚下狭窄的山道,“就是这一条,……,除此之外,别无道路。”

邯郸荣愕然说道:“既无道路,又怎么从后山绕上山顶?”

芦岭的山势前边尚好,至少有道路可行,后边十分险绝,陡峭壁立,不但陡峭,而且遍布苔藓,现在连日风雨刚过,苔藓湿滑,无着手之处,莫说是人,恐怕连猿猴都难以攀爬翻越。

程嘉说道:“我问过陈午了,他说可以用铁戈拓山,攀爬登顶。”

“铁戈拓山”,意即用铁戈在山壁上凿出落足点,人顺着攀爬而上。

芦岭虽然不算太高,最高点也有二百余丈,试想一下,在一个二百多丈高、陡绝耸立、湿滑不堪的峭壁上凿洞攀爬,一个不注意,可能就是从高处跌落,被摔个粉身碎骨的结局。这场面,只让人想一想就毛骨悚然。

荀贞前世是平原人,这一世还是平原人,荀攸、宣康等也是生在平原、长在平原,甚少到山地来,听了程嘉转述陈午所言之“铁戈拓山,攀爬登顶”此句,或惊讶、或骇然,不管惊讶也好,抑或骇然也罢,到最后都转成了钦佩。

荀贞说道:“陈君竟有如此胆勇?”

他令人上到前线,把陈午召回,当面询问之:“我闻君昌言,说君建议‘铁戈拓山,攀爬登顶’?”

陈午沉稳地应道:“是。”

“后山险峭,猿猴不得度过,君有几分把握?”

“午家在黄榆岭,黄榆岭之险也许略不及芦岭后山之险,但午当年在黄榆岭,翻山越岭、攀附峭壁却早已就攀附惯了,不敢说有十分把握,五六分的把握还是有的。”

“五六分的把握?……,后山绝峭,万一失手,天仙难救,君可知否?”

陈午面色如常,答道:“知。”

“既然知,还要爬?”

“午受中尉知遇厚恩,没有中尉,午这辈子也许就是一个斗食亭长,今既得中尉拔擢,焉能不效死?午此次若能成功,为中尉破一大贼,如不能成功,赵郡不过少一个故亭长。”

陈午这是要报恩,如果他成功了,荀贞能够击破黄髯,如果他不成功,对荀贞、对赵郡也没有损失,只是少了一个前任的斗食亭长。

荀贞熟视他良久,见他从容镇定,很激赏他的勇气,说道:“好!君既有此等的壮志胆勇,我自当玉成。君此次攀越后山,都需要什么?尽管言来。”

“黄髯虽将大部贼兵带到了山腰,但山顶上料来应还是有些守卫的,午一人独去肯定不成。”

“需要带多少人同行?”

“午已从同乡少年、门下宾客和本屯兵卒里选出了二十人。”

“可要我再从别部中选些轻捷能行者?”

“不必了,有此二十人足矣!午所需要的,只是百炼戈头二十个。”

“二十个不够,我给你六十个!”

山石坚硬,凿洞一需要体力,二需要工具的坚锐,人手一戈可能不够用,为避免出现攀爬途中戈头崩裂的现象,一个人至少得带两个备用的。

之所以陈午只要“戈头”,不要“矛头”,也不要宝刀什么的,却是因为“戈”这种兵器在凿洞的时候有它独有的优势,与刀和矛的直刃不同,戈是“曲头”的兵器,“戈头”这个部位既有能握的直柄,又有能凿洞的横刃,非常方便。

荀贞部中使用长兵器的兵卒多是用的矛,但戈也还是有的。

他一声令下,从全军中精选了六十柄百炼精铁所铸之戈,取下戈头,交给陈午。

同时,荀攸、宣康又组织人手,用衣、布等物编造了五根长绳。这五根长绳均长达二百余丈,却是预备给后续上山兵卒用之的。只凭陈午等三十一个人,他们就算是一个不损失的、尽数爬到了山顶,估计也难以对山顶的守卒造成大的威胁,所以得有后续的部队。不是每个兵卒都有陈午等人的胆勇和身手的,这就需要绳子了,后续的兵卒可以拽着绳子攀援上去。

绳子太长,二百多丈,陈午等只有三十一个人,不可能把这五根绳子全带上去,荀贞令他们只带一根绳子上去,如果进行得顺利,那么余下的绳子可以由后续的兵卒带上去。

宣康选了最牢固的一根绳子,将之分成三十段,每段长六七丈,分由陈午等三十一人肩负之。

荀贞又令荀攸从后部的军中选了二百勇敢轻捷之士做为后续攀山之兵卒。

等做好了这些准备工作,天已下午,兵卒们已经吃过了午饭,前边的江禽、刘邓、辛瑷等早已开始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