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请收藏本站网址:ahshuwu.com

第25节(3 / 4)

加入书签

定距离。在窦庄南门乃是郭北庄,已经被“八金刚”占据;窦庄北门则较为宽广,为“老回回”所占据;只有靠近沁水河边的东面没有农民军围困,便分给张顺作为营地驻扎。

张顺见此处只有两个小门,城墙又短又高,不利于进攻;又因为靠近岸边,地上潮湿,不便于扎营,便只留了魏从义二百人在此地驻扎,自己率大营驻扎在窦庄东南角。

那魏从义虽然狡诈反复,每次投靠别人的时候,都被像防贼一样防着,基本没有人舍得给他补给士卒武器,这一次居然被张顺补充了一百余人士卒,心中颇为感动,连忙保证道:“主公放心,我一定想办法攻破此门。”

张顺闻言大笑道:“此处不利于进攻,‘紫金梁’将此处分与我等驻扎围困,本就没有让我等卖力的打算,从义何其急也?我观你也是宿将,你给我大张旗鼓即可,不必死命攻城。”

“这……这围而不攻却是何理?”魏从义出生以来,家训便是“为将之道,首在于胜。败军之将,不可言勇”。从来没有听说打仗不死命卖力的。

“我观这二当家当是心有二意也,我们且小心谨慎,不要被此人卖了即可。”张顺想了想也不得其要,便嘱咐道。

于是,张顺便靠近沁水扎营,北、西、南三面分别驻扎为萧擒虎、陈长梃和张三百,将自己的中军和辎重营都保护在里面。然后,又暗暗使人寻找船只数个,藏于营中,以防意外。

窦庄张道浚

张道浚年近四十,早已在官场历练的沉稳大气。其父亲张铨死节辽阳之时,张道浚才二十七岁。本来他自小受到祖父张五典和父亲张铨的良好教导,有意以科举出仕。

奈何父亲天不假年,早早离去,张道浚为了自己家族,只得弃笔从戎,被恩荫为“世袭锦衣卫指挥佥事”,又因为是忠臣之后被朝廷加封为都指挥佥事之职。这些职务听起来很是奇怪,其实品级却是不低。

那世袭锦衣卫指挥佥事乃是正四品世袭武官,当年戚继光家族也是世袭登州指挥佥事,论职权还比他这世袭锦衣卫指挥佥事还差了一点点。至于被加封的都指挥佥事乃是正三品武官,一点都不比目前被张顺裹挟的张慎言正三品文官刑部右侍郎差到哪里去。

当年其父张铨方殉节,他便弃笔从戎,慨然有请缨之志。当时他被少司寇邓文洁带着去见了辽东经略熊廷弼,他大声地说道:“大丈夫会当独身取单于首级耳”。连“熊蛮子”熊廷弼都颇为壮之,只是因其父刚刚亡故,便劝他回乡安葬了老父亲。但是,后来他还是被提拔为指挥使,从一品左军都督同知等职。

所以,此人虽然在朝中政争失败,却仍然能够以世袭正四品武官的品级贬谪戍威雁门关。等到陕西农民军流窜山西,他还被山西巡抚宋统殷征来参与军事筹划,协助剿匪。

此人家族本来就曾以文职参与武事,到了他这一代更是干脆转为武职。他本人又文武兼备,又曾多次参与明朝朝廷的重大军事行动,再加上之前窦庄留存有火炮弹药,根本不惧“紫金梁”所部农民军的围困和进攻。

这一日他接到家丁通报,说那贼寇又来援兵,携火炮已至。张道浚大为惊讶,正待前去观看,却被母亲霍氏喊了过去。他母亲霍氏亦是女中豪杰,去年王嘉胤带农民军围困窦庄之时,儿子张道浚不在家,又没有那些打仗的家丁士卒,便是她排除众议,带领村民壮丁决议守城,屡挫王嘉胤于窦庄之下。

张道浚不敢怠慢,连忙前去拜见母亲。霍氏虽然已经年过半百,仍然精神抖擞,见他来了,便问道:“我儿深之,你可得到下人禀告,似有贼人携带火炮而来,如果真是这样,这城就不好守了。不知你心中可有对策?”

这“深之”便是张道浚的字,他听到母亲询问,便笑道:“母亲勿忧,儿子曾协助孙相国铸造火炮多年,其火炮铸造难易与威力,心中尽知矣。”

“左右不过贼人东施效颦而已。他们既无炮手,有无工匠,难成大器,非是大患!我窦庄自建城以来,城高三丈,墙厚五尺,贼人安能破之?”

他母亲霍氏闻言也笑了,说道:“我却是老了,听风便是雨,不及往年威风。深之既然心中有数,那你便去做就是了,老身在卧室里等你的好消息。”

等到张道浚安慰完母亲,乐呵呵出了门来,顿时脸色变得严肃起来。适才都是安慰他母亲之言,他母亲没有经历过较大的战争,对火器的威力认识不足。他曾身为大明高级武官,自然对出身陕西边军卫所的农民军了解较为清楚,更对火器认知超过一般官员。

这火炮堪称决战利器,进可实弹攻城,退可霰弹御敌,皆是刀枪剑戟所不能比拟的存在。万幸由于明朝财政较为困难,对陕西边军卫所训练和装备使用的先进火炮不多,是以陕西“流寇”大多数不掌握火炮技术,偶尔有携带火炮的“流寇”也在官兵的袭击追剿之下因为携带不便给丢弃掉了,这也是张道浚守城的信心所在。

所以他听到贼寇之中出现火炮的第一反应便是自家产食,精细,泄露了自家督造火炮的秘技。他立刻母亲住处,连忙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