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请收藏本站网址:ahshuwu.com

第370章 数学破案(2 / 3)

加入书签

致命一刀的地方。

降谷零和风见裕也好奇地跟了上来,他们都想见见这位林管理官的箱子里装的是什么法宝。

然后

只见林新一拿出了尺子,铅笔,橡皮,演算纸,还有计算器。

“这”见多识广的降谷先生都看不懂了:“林先生,你这是要做数学题?”

“就是要做数学题。”

林新一认真地点了点头。

他指着死者尸体位置旁边,那墙壁上的一片喷溅状血迹说道:

“这是人体动脉血管破裂所形成的喷溅状血迹,喷溅状血迹往往提示第一现场,即加害的起始位置。”

“找到喷溅状血迹,大概就能找到死者中刀那一瞬间的位置。”

“而尸检报告里提到,死者创口内部有明显的移动性创道,创口表面的皮肤也有向上方一侧大幅拉扯的特征。”

“所以大致可以判断,凶手在拔刀的那一瞬间,死者的身体还是在向下‘运动’的。”

“也就是说,凶手在一刀刺入死者体内之后,随即就把刀抽出来了。”

“而死者体内的血液,也就在这时候大量喷溅出来。”

“所以我们只要能确认血液喷溅点的‘高度’,就能间接确认死者中刀时的体位,从而判断出凶手的大致身高。”

“额”降谷和风见听得二脸茫然:

“血液喷溅点的高度这怎么确认?”

“靠做数学题。”

林新一一边说着,一边拿着尺子,小心测量起了那些喷溅状血滴的长度和宽度:

“血滴接触客体形成痕迹,如果客体表面光滑、平整,血痕的形态要么呈圆形,要么呈椭圆形。”

“也就是说,滴状血痕的总体形状是椭圆形。”

“椭圆形的其中一侧形态光滑,被称之为‘头部’。”

“另一侧会形成类似小尾巴状的痕迹,被称之为‘尾部’。”

“根据滴状血痕的形态,可以判断血滴接触客体时的角度。”

“椭圆形的长边与宽边距离相差越大,则说明血滴接触客体的角度越小。”

“哦”降谷零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原来是这样,我懂了。”

风见:“???”

你懂了什么啊?

我怎么不懂?

他仍是一脸茫然。

降谷零却是轻轻笑了一笑:

“林先生的意思是,先测量椭圆形的短轴和长轴的比值,然后根据正弦函数确定比值对应的入射角度。”

“其实只是初中数学而已。”

“风见,如果你还记得狙击课上教的弹道计算方法,就能很容易理解这些知识了。”

“你还会使狙击枪?”

林新一好奇地插了句话。

“这是我们公安的训练课程。”降谷零不置可否地回答道。

“那好。”

林新一很不客气地往他手里递去了纸和笔,还有计算器:

“我来量,你来算,加快工作速度。”

连狙击弹道都会算的特工,总不至于连计算器都会摁错。

所以他放心地把算数的工作交给了降谷零,还顺口嘱咐道:

“千万不要算错了。”

“每一个血滴的测量和计算都必须准确,不然最终的误差会相当可怕。”

说着,林新一继续埋头工作。

这项工作十分繁琐:

他得先选中一片血迹集中区域,再测量出集中区域中每一个血滴的长宽,进而将每一个血滴的入射角计算出来。

根据椭圆形血滴的“头尾”确认方向,再根据血迹的方向性和入射角,采用“拉线法”定位。

即将线的一段固定在血迹的末端,固定点位于血迹长轴上背向血迹尾部的端点。

再将线沿着计算出的方向和角度反向延长。

最终,平面上方几个血迹延长线的交点,就是出血点的位置。

这番工作非常细致繁琐,容易出现误差不说,把多条线拉起来的操作也极其复杂。

其操作难度之大,恐怕连这个世界里,那些吃了“线线果实”的奇葩凶手,都得甘拜下风。

如果是在未来,完全可以用“计算机程序法”,来代替这种繁琐的“拉线法”——

只需要把现场血迹拿数码相机一拍,再把照片放进血迹分析程度里,就能很快得出结果。

但现在这年代,手机还是诺基亚,林新一能用的也只有这种办法。

只有用最大的细心和劳累,才能相对精确地,把那个出血点的位置找出来。

林新一就这样埋头忙碌着。

他小心地蹲在那片血迹前,用心测量、计算、拉线,即使额头缀满汗水,也不肯放松休息。

终于,结果出来了。

“计算得出出血点的高度,联系上入刀角度、死者身高,判断出凶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