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请收藏本站网址:ahshuwu.com

第221节(2 / 2)

加入书签

,马上还斜插着两枚箭头。

作为清初八大铁帽子王中,唯一一个非帝王直系子孙,他几乎见证了建州部落,从依附于辽东明廷土司体制的小部落,转变为关外封建帝国,最后长驱入关,定鼎中原的全过程。

自少年随军,屡立战功,弓马岁月,已有三十年。

面对大厦将倾,他其实已经没有什么值得遗憾的了。

此生随努尔哈赤三征蒙古,随皇太极两破朝鲜,四入中原,鞭挞天下,人臣之功,已至极点,又有什么好遗憾的呢?

所以当他决定亲自领军驻防襄阳时,心中丝毫没有对未来将发生的一切结果产生恐惧。

至多不过一死而已,这世间怕死的人很多,但不怕死的人也不少,比如对面匹马而来的王兴,比如正在带着甲士死死咬住自己骑兵队列的胡一青。

也比如他济尔哈朗。

唯一可惜的只是,身后征袍染血,一同赴死的,大多都是年轻面孔。

这些镶蓝旗的青壮将士,本应该是清廷未来的倚靠,成为满洲政权的中流砥柱,如今确实要和自己这个老头子一同死在这距离东北故里不知几千里的水乡。

于是乎,当发现明军攻势已经无法抵挡之时,济尔哈朗立刻就作出了与硕塞相同的反应。

如何把剩下的镶蓝旗残余力量保存下来,最好能撤到汉水北岸去。

但这里不是泌水河畔。

宽阔的护城河,在给攻城军队造成巨大伤亡,和无限障碍的同时,也是将城中的守兵锁在了此处……

王兴领先一步,匹马渡河,手挺长槊,面色沉着的看着远处逐渐逼来的烟尘。

身后逐渐下桥的骑兵缓缓汇集,渐有数十骑规模。

“跟我上!”

策马前出,左右抽弓,搭箭出羽。

对面数十步内,靠近的满蒙骑兵,同样如此,两股骑士,竟是在这岸头的狭窄地域内,互相箭矢相加。

不时还夹杂着一两声火铳闷响。

箭矢过后,便是骑矛、马刀的近身搏杀,清骑结成大股,奋力往吊桥方向反复冲击,意图纵火烧桥。

不远处,原本正在苦战的胡一青见状,也顾不得身边竟是疲惫步卒,咬牙从清骑侧面扑上来。

不计伤亡的缠住近千清骑腹背,逼迫对方回头来解决自己,以图给王兴部渡河争取时间。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而此时的济尔哈朗麾下,何尝又不是久战之兵,近千骑无不染血,在如此腹背夹击,尤其是两边的兵力都在不断增加……

胡一青这边,每分每秒都有源源不断的步卒,从渡河小船上跳下登岸,参与战局,而王兴那边,源源不断的马营骑兵,缓步踏过由木排小舟拼接完全的吊桥,冲入混战的战场。

时间站在明军这边。

尤其是当西北面,夫人城的欢呼声传来,所有双方将士都明白

胜负已分

庞刚部已经率先入城,随后其余城门也开始动摇。

紧接着,临汉门、拱辰门,先后陷落,入城明军已有数千……

而在胡一青和王兴两部的反复逼迫之下,济尔哈朗所部骑兵不得不放弃了南面吊桥的目标,不断向北退缩……

-------------------------------------

经过快两个时辰的厮杀,已经快到中午

襄阳城内战斗进入肃清阶段,不断入城的明军,清理城中散乱的清兵,当然绝大多数都是缚手投降。

至少抓了不下五千俘虏。

马宝也冲出了城,向李过复命,此战他毫无疑问是首功,届时报捷的文书之上,第一个名字已经是雷打不动了。

不过从夫人城方向,迎难而上,苦战攻城,乃至于身负五处箭伤,鲜血淋漓的庞刚,这番也算一雪前耻,估计能得襄阳第二功了。

对于所有明军而言,战斗都已经进入了收尾阶段。

唯有汉水之畔,襄阳城北侧临河之处。

还有一股两百来骑,浑身是血,残甲断刃的骑兵依旧横锋,冷眼看着逐渐收拢包围而来的数千明军。

自不必提,这边是济尔哈朗身边最后的人马了。

随着襄阳各处城门攻破以后,明军兵力越来越充沛,而济尔哈朗所部也被不断往北逼迫,直至汉水之畔,退无可退。

但原本出城的一千五百多骑,如今只剩下不到二百……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