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7节(2 / 3)
上,朝中大臣对西域知之甚少,认识难免偏颇,不妨听霍邻、宣青书等人详细说说西域,再商议西域治理之事。”
高逊志瞳孔微微一凝,杨士奇个老狐狸,他没说商议西域“去留”,而是用的“治理”,可见他根本就没打算放弃西域过。
可西域如此荒凉,如此贫瘠,到处都是黄沙,要这一块地有什么用?
对于杨士奇的意见,朱允炆欣然答应:“那就说说吧。”
宣青书走出,谦和地说:“皇上,诸位,有人说西域贫瘠,满眼都是沙漠与戈壁,即没有办法种植庄稼,也没有办法居住,臣是不认可的。就以哈密、吐鲁番来论,那里处在山以南,有河流,有绿洲,有森林,有草原。那里的土地,一样可以种植麦子。”
“各位担忧西域成为朝廷累赘,在我看来,这种担忧完全没有必要。沙漠中的绿洲,天山南北的盆地,有着一大片一大片的田野,完全可以垦荒种植庄稼,以卫所军屯、民间开垦等方式,定能在两年内实现粮食自给自足,即便有些不足,也可通过丝绸之路,以商运粮来解决,无需劳累关内百姓。”
高逊志听到这些话,不由地有些惭愧,自己还是太想当然了。若果如宣青书等人所说,西域可以独立解决粮食问题,那控制西域就是顺理成章的事。
宣青书的话并没有结束,而是继续说:“按照目前西征大军调查所掌握的情报,西域确实有大量的石油。诸位也知道,石油事关医用纱布的产量,眼下医用纱布仅仅配置到重要边镇,并没有普及至所有卫所。若控制西域,大量开采石油,则可以在西域生产医用纱布,转运京师,如此一来,不出五年,医用纱布便可遍布全军,甚至还可进入寻常百姓之家。”
铁铉、梅殷等人连连点头。
虽然医用纱布出现多年,但受制于产量,加上多次作战使用,根本就做不到普及全军。而这种东西又对伤口处理有着极大的帮助,可以预防与减少炎症,避免伤兵因伤口感染而死亡,对于军士来说是十分珍贵的。
兵部早就想要这东西普及全军了,可始终都没有办法做到,而根源就出在这石油上。既然西域有大量石油,那医用纱布的问题也该从根源上解决了。
宣青书接着说:“西域日照时间长,温差大,十分适宜棉花种植。那里冬日虽是天寒地冻,若广植棉花,想来冬日军需衣物、床被,也可实现自给。况且那里有马场,昌都剌大捷,俘虏良马数以万计,若在西域设置马场,配合祁连山下马场,不出五年,必可以从根源上解决战马短缺问题……”
高逊志脸色有些苍白,自己终究还是太肤浅了。仔细听宣青书所说,西域不仅不贫瘠,还是一块富饶之地,那里不仅不会成为大明的负担,还可以为大明解决很多问题。
如此的话,丢了西域岂不是丢了无尽的财富?霍邻等人的指责并不是没有道理的啊。
霍邻补充道:“不仅如此,大军还在西域发现,或听闻了煤、铁、铜、金、石灰石等矿产的消息,只等大军戡平地方,彻底控制西域之后,便可以开采矿产。”
解缙听到这里,连忙走了出来,高声说:“皇上,西域不可丢。臣以为,西域不仅地理位置极是重要,是西北屏障,更是矿产丰富之地,不可丢失。何况大军若是完全撤出西域,那里将会成为祸乱之源,到时候西北防务反而会加重。”
朱允炆连连点头,看向群臣:“还有认为西域应该舍弃,而不应保留的吗?”
群臣无声。
高逊志走出来:“皇上,臣有错,不应片面认知西域。”
朱允炆笑着说:“无妨。”
高逊志摇头:“皇上若在西域设置三司,臣自请前往西域,充任地方知县,愿去看一看西域,到底能不能成为富庶粮仓!”
朱高炽的机会(三更)
在西域设置三司,是大明真正控制西域的体现与保证。
可三司的设置绝非是简单之事,尤其是选谁去,更是问题。若是提拔一些官员去江西、河南等地充任地方官,想来官员是高兴的。可若是提拔一些官员去西域,不知道他们会不会哭……
选择谁,未必会去。
皇上这边下旨,人家那边就能生病,总不能抬着他去西域上任吧。
最重要的是,西域本身就很复杂,若是选择一些不懂得变通的官员去,很容易将事情搞砸。
当地的习俗、文化、信仰,大明需要给予尊重,而不能强令约束、禁止。如何处理与当地人的关系,即让他们听话,又能不干扰他们的正常生活,还要带给他们好处,这是一件极有挑战的事,寻常官员根本就无法胜任。
而且官员需要清廉,身体体格好,适应能力强,不能到地方水土不服,腹泻不止,将命留在了西域……
朝会商议了近一个半时辰也没个结果,朱允炆只好说:“命六部、内阁、五军都督府,包括都察院,鸿胪寺,皆可举荐人才。但凡愿前往西域的,一律厚待。”
朝会结束。
朱允炆回到武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