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0节(2 / 3)
顿时笑了起来,纷纷恭贺。
因为徐辉祖随军出征,五军都督府再次交给梅殷代掌。
梅殷高兴地摸着胡须:“皇上,如此一来,收回松京与汉城指日可待!”
解缙连连点头:“张大将军喜欢乘胜追击,说不得此时已带全部主力过了青川江,抵达了松京附近。”
杨士奇欣慰含笑。
现如今局势紧张,前日还传出交趾境内出现叛乱,旧港附近也有些异动,朝廷内一些官员被“围攻”的景象吓住,惴惴不安,缺乏信心。
此时张辅送来如此大捷,对于安稳人心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破局,往往只需要从一点处开始。
朱允炆将文书丢在一旁,起身从桌案后走了出来,意气风发:“张辅在朝鲜取得大捷,水师在倭国屡战屡胜,算时间,此时也应该到了堺港或京都了吧。昨日燕王传来文书,发现鞑靼主力出现在大同关外,已拔营启程开赴关外。”
“只要解决了鞑靼,举世攻明的局面将彻底瓦解!如今正是作战紧要关头,后勤、后方,绝不允许出现乱子,命令各地布政使、府州县,勘稳地方,若有白莲教徒聚集,当动用衙役、巡检军士、民力,或请求附近卫所,全力讨平!此外,临时启用路引制!”
解缙双眼微微一眯,启用路引制?
这一招,皇帝似乎有所针对啊。
在边关风云欲来,前线作战时,京城之内的暗涌也是不少。此时皇帝重启路引制,走回洪武朝的老路,虽是临时的,但也足见皇帝重视,他在有意掌控进入京师的人员!
——
看到了大家的催更和批评,也看到了大家的安慰与祝愿,惊雪谢谢大家。最近家里事很多,还有四五六七。等忙完,我会尽量补更下,加快下进度,大家谅解。
金陵暗涌
安州大捷!
夏元吉长长松了一口气,对户部侍郎卓敬说了句:“东北方面的粮草供应,可以缓一缓了。用不了一个月,张辅便会结束在朝鲜的战事,两个月内,大军将返回各地卫所。我们可以抽出人力,支援燕王大军了。”
卓敬微微点头,颇有些兴奋:“原以为将李芳远打过鸭绿江的倭军有些本事,战事会持续很久,至少鏖战一段时日,谁成想,这群倭军也不过如此。”
夏元吉靠在椅子背上,疲惫地闭上双眼,缓缓说:“这样评判倭军的战力是不妥当的,你要看到在大捷文书之中还夹杂着一份惨烈的战报,女真部落主力面对残败退下来的倭军,依旧损失极是惨重,甚至连猛哥帖木儿等人也死了!”
卓敬呵呵笑了笑,认真地说:“军队与军队之间不同了。搁在十年前,谁敢想今日?洪武爷虽然使用过火器,但军中主力依旧是马刀长矛与弓箭,可如今呢,将敌人消灭在进军的道路之上,已经成为了军中共识。肉搏拼命的时代退至第二位,远程灭杀,火器杀伤已然成为了第一位。”
夏元吉睁开眼,起身活动了下肩膀:“是啊,兴许从二炮局设立的那一日起,大明的军队已经远远强大于敌人了。皇上又是一个极力主张发展火器的君主,几次大规模作战都是以火器开路。大阅兵已经展现出了火器的威严,可敌人不会被威严吓住,还需要展示威严背后的实力。”
“在这些战事结束之后,恐怕没有人再小看大明的军事力量,毁天灭地的战争能力,也将通过这次反击,酣畅淋漓地展现出来!百年和平之国运,将由此奠定!户部松懈不得,务必协助好后勤局,将一应军需供应到位。”
卓敬肃然点头:“夏尚书放心,军需物资已在全力运转,官营之下的船厂所有新制船只,全部投入到了军需供应之上,火药弹正源源不断运至北平,由北平转运前线。只是——”
“只是什么?”
夏元吉看向卓敬。
卓敬看了看左右,见无人注意,便凑上前,低声说:“此番粮草军需转运数量过大,已经远远超出了燕王大军正常所需。据兵部一些官员透漏,通过大运河送至北平的火药弹,其数量超出了百万之巨!这还没计海运至天津,转运至北平的火药弹。如此海量的火器给了前线,是不是不太妥……”
夏元吉瞥了一眼卓敬,沉声问:“你到底在担忧什么?”
卓敬低头弹了弹衣襟:“将在外,就怕君令有所不受啊。何况四面八方的魑魅魍魉突然都冒了出来,形成了这举世攻明的格局,夏尚书不觉得奇怪?一方面大军出征索取大量火药弹,一方面京师空虚,暗潮涌动,我总感觉哪里不对劲,还请夏尚书多多用心,警醒陛下才是。”
卓敬是侍郎,以前奉天殿还没被烧的时候,还能在朝会时见到朱允炆,可现在奉天殿没了,朱允炆待在武英殿办公,多数召见的是内阁、六部尚书与五军都督府、水师都督府的人,很少召见侍郎。
有些话又不适合写奏折,万一留下文字,等朱老四回来,说不得会大闹户部。
夏元吉看出了卓敬的忧虑,默然点了点头。
这年头能留在朝堂里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