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请收藏本站网址:ahshuwu.com

第159章 宋应星对物质守恒原理的定量分析(2 / 3)

加入书签

是这水银炼制银朱,不过颜料小事而已,无关紧要,臣不过是顺带提及,陛下何必留意于此?”

朱由检看宋应星的神情,知道他想歪了,心中觉得好笑,于是说道:

“宋先生何必着急,朕说对水银炼制银朱有兴趣,可不是为了什么炼制仙丹求长生,朕岂是那等人?”

宋应星疑惑道:“那陛下为什么对此有兴趣。”

朱由检道:“朕是觉得先生在论述水银炼制银朱时,前后分量变化,颇有值得探究的兴味。”

宋应星眸子里疑惑神情有些微妙的变化。

他提及水银炼制银朱前后过程的质量变化,确实是加了一些他自己的思考。

没想到皇帝也能注意到此点。

“陛下可否详细一说?”宋应星问道。

他确实也好奇,皇帝究竟为什么也对水银炼制前后分量的变化感兴趣。

朱由检点头。

他之所以特别提起水银炼制银朱,当然不是心血来潮,无端而发。

而是关系到一个涉及科学发展或者或化学发展的大问题,根本性的核心问题。

那就是化学反应过程中的物质守恒原理。

一旦这个原理能够揭破,那就是高屋建瓴,后续的发展就会突飞猛进,势如破竹。

这是化学中最根本最重要的定律。

而宋应星论述的水银炼制银朱的过程,就已经涉及了在化学反应前后过程物质守恒的定量分析。

这是尤其可贵的。

他无须额外引入后世的知识,只需要在宋应星自己论述基础上,再稍微提醒一下,就可能推动一个真正划时代意义的大突破。

朱由检说道:“先生说水银一斤,加入石亭脂二斤,放在密封的罐中用火加热,三炷香之后,冷却打开,得到银朱十四两,次朱三两五钱,还有剩余石亭脂若干,是也不是?”

所谓石亭脂就天然硫磺,可以近似看成单质硫,当然以那个时代的加工条件,其中必然也会有其他杂质。

所谓银朱就是硫化汞,而次朱可能是氧化汞,也可能混合有升华又凝结后的汞粉。

这个用水银炼制银朱的过程,可以近似看成水银中加入单质硫,发生化学反应,产生硫化汞。

本来这类炼制是炼丹家常做的事情,并不稀奇

而宋应星的可贵之处,在于分析了这个反应前后的质量变化,并给出了一定解释。

宋应星点头道:“确实如此。”

朱由检继续道:“一斤十六两,所得银朱和次朱重量之和是十七两五钱,那比原先一斤水银还多出一两五钱。”

说到这里,他停顿了一下。

在宋应星那里,水银、朱砂、银朱是同一个东西的不同形态,被赋予了不同名称。他在丹青这篇开头就说“凡朱砂、水银、银朱,原同一物,所以异名者,由精细老嫩而分也。”

既然银朱和水银在宋应星看来是同一个东西,那对多出的分量,他当然就要给出一个解释。

宋应星点头道:

“确实如此,臣在书稿中也说了,这多出的一两五钱,‘出数借硫质而生’。”

朱由检眼睛发光道:“但先生又说银朱和水银是同一物,那是不是意味着银朱毕竟和水银不那么相同,多了一些硫质,只是这硫质又和水银密结而难分?这银朱应该说成是水银与硫质结合而化成之物?”

宋应星听了朱由检这么说,迟疑片刻后说道:“陛下这么一说,倒确实是如此”

朱由检又继续问道:“先生又为何不把剩下的石亭脂也称量一下,看看石亭脂减少的分量,是否正好是银朱和次朱多出的那一两五钱?”

其实如果按照后世化学反应的方程式,汞的原子量是200,硫的原子量是32?。

要是一斤水银,完全和硫反应,生成硫化汞,那得到的银朱质量应该是1856两,那应该是多出2两五钱多。

现在银朱和次朱重量之和,比水银质量仅多出一两五钱。

应该是水银并未和硫完全反应,最后的产物除了银朱(硫化汞),还可能包括部分氧化汞(次朱),还有少量未反应的升华又凝结的水银,所谓“银自成粉,贴于罐上”。

不过朱由检当然不会把后世的知识提前说出来,他现在和宋应星的交流对话,完全都是在当时人本身的知识范围之内。

宋应星对朱由检的问题又是一愣,迟疑片刻,脸色微红道:

“不瞒陛下,臣关于用水银炼制银朱,这前后分量变化,乃是抄自李时珍写的《本草纲目》,臣自己却没有做过。陛下既然如此说了,臣回去之后,一定自己动手炼制一下,看看前后分量变化究竟如何?”

朱由检听宋应星这么一说,有些哭笑不得。

亏自己如此热情赞扬,原来宋应星这段是从李时珍那里抄来的,而李时珍的内容则估计是从道教炼丹的记载那里引用来的。

自己并没仔细看过李时珍的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