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请收藏本站网址:ahshuwu.com

抗日之我为战神 第812节(5 / 6)

加入书签

离北中国最大的工商业城市天津,也是近在咫尺。在郊区就有门头沟煤矿,距离唐山的开滦煤矿也不远。粮食以及各种物资供应的保障条件,都远远好于地瘠民贫的陕甘宁边区。”

“如果中央能够整体迁移到北平,只在陕甘宁留下部分的留守部队。这样一来陕北老百姓的负担,将会至少减轻三分之二。同时无论是工作条件还是生活条件,乃至生活条件和医疗条件,北平也都要远远的好于陕北。而且北平在国内政治、军事上的地位,也不是偏安一隅的陕北可以相比的。”

“最关键的北平背靠我察哈尔、热河解放区,西隔太行山与我山西解放区相望,整个河北以及冀东一线,眼下已经被我军牢牢的控制。可以北平现在已经地处我华北解放区的核心位置,在安全上也远不是三面都有威胁的陕甘宁边区可以相比的。”

“老总,如果中央征求我的意见,我是支持中央迁移到北平的。不过,我建议中央在迁移到北平之后,主要部门和中央主要领导也先不要进驻北平城。暂时驻扎在西山或是颐和园一带,比较好一些。这些地方植被茂密,对防空还是很有帮助的。”

“小鬼子在战场虽说被我们打败了,但是搞起下九流的手段,却是相当的擅长。而北平作为日军华北方面军司令部所在地多年,又是七七事变之前,日本人对整个华北渗透的前沿,特务机构多如牛毛,整体上的情况还是比较复杂的。”

“我的意见是眼下全国战局与形势,都有了相当大的变化。在这种情况之下中央迁到北平,远比留在陕北更加有利于统帅全局。不过在隐藏的日本特务被肃清之前,中央主要部门还是不宜立即进驻北平城内。”

说句实在的话,对于中央现在要迁往北平,让杨震多少有些意外。他以为以主席的性格,短时间之内不会迁离陕北。可没有想到现在中央就提出来,要将中央的驻地,从陕北迁移到北平来。

不过对于中央的这个举动,杨震还是比较赞同和支持的。正像他说的那样,北平无论从哪个方面来说,都比陕北强的太多了。而且中央那么多的非战斗人员,以及机关工作人员,全部依靠陕北供应,对陕北本就脆弱的经济压力太大。

虽说之前也采取了大生产运动,有效的减轻了陕北的经济负担。但是以陕北的地理条件和环境来说,也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那里先天性的自然环境,实在太过于贫瘠了。一旦遇到天灾,还是会对供给造成难以解脱的困境。

小米再养人,可产量在哪里摆着那。放在别的地方,完全可以负担的征收,到了陕北就相当的重了。中央整体搬迁到自然环境和经济基础,都远远好于陕北的北平。无论是对于中央还是陕北的老百姓来说,无疑都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主席也许正是看到这一点,才提出将中央迁往北平。毕竟论起供养能力来,陕北与平津之地相比相差的太多了。而眼下在拿下整个河北,以及除了晋西南之外绝大部分的山西,在这时候中央迁往北平也算是水到渠成。

对于杨震的回答,老总满意的点了点头后又道:“不过,杨震同志。中央此次除了让我征求一下你的意见,还有一点就是想问问你,在此战结束之后,在未来的这段时间之内你们准备怎么做?中央希望你们在此战过后,能够在河北境内保留部分部队,至少暂时留下一批部队。”

说完这番话后,看了看杨震有些慎重的表情,老总微微一笑道:“中央的意思是,眼下日军还并未彻底的丧失进攻能力。或是说如果日军大本营下定决心,日军还是有可能在不远的将来,在华北战场重新发起一次进攻。”

“中央希望你们在会战结束之后,能够在河北境内留驻一批部队。就是希望让日军在发起反击的时候能够有所顾忌,或是说中央手中能够有一定的机动部队。毕竟华北部队在装备上,与你们相比相差很大。”

“而且各大战略区,都有自己的辖区要负责,一时也抽调不出太多的兵力,调拨给中央作为机动兵力使用。在日军还未彻底丧失进攻能力之前,中央手中保留一支较为强大的预备队,还是有这个必要的。”

“否则一旦形势需要,从东北现调集兵力进关这千里迢迢的,很可能会出现远水解不了近渴的情况出现。尤其是眼下东北与华北铁路联系,还尚未打通的情况之下。放心吧,中央只是借他们。最多不超过一年的时间,然后保证完璧归赵。”

老总的这些话,杨震摆了摆手道:“老总,您说这话就有些见外了。抗联不是我个人的军队,我杨震也不是过去的那些军阀。对于中央的要求,我没有啥说的。就一句话,只要中央需要,调抗联多少部队都没有问题。”

“此次会战结束后,我把装甲一师、三旅都留下,再留下两个独立坦克团。至于步兵部队方面,中央需要多少我就留下多少。另外我留下两个火箭炮团、四个一五零榴弹炮团,在留下三个汽车团。”

“至于空中力量方面,眼下在华北战场作战的航空兵,所属一个中型轰炸机大队,攻击机一个大队、战斗机两个大队,外加一个运输机中队都留下。而眼下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