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请收藏本站网址:ahshuwu.com

第93节(1 / 4)

加入书签

“我们是赢姓子孙,而他们只是李氏,如同当年的赵氏。再强大的分家,在道义上就比不过宗家!”

至于秦国王族究竟该叫什么名字,是个让人头疼不解的问题。先秦时代贵族之间都是在名字之前增加自己的氏,如赵氏、公孙氏。这样的氏大多都是以官职身份为起源,还有以国为氏。

比如秦国是嬴姓,其后分封,项羽灭秦后,秦国宗室以国为姓,有徐氏、郯氏、莒氏、终黎氏、运奄氏、菟裘氏、将梁氏、黄氏、江氏、修鱼氏、白冥氏、蜚廉氏、秦氏。

不同于与秦国同宗的赵国,赵国就是明显的赢姓赵氏。但秦国王族究竟是什么氏,只能推断。

先秦时代称呼贵族男子时称姓是一种侮辱,等于直呼人家的祖先。因为姓来源于上古部落制时期,代表的就是先人。姓是象征血统渊源,用来表示自己血脉高贵。

不过有个例子可以说一下,周天子是姬姓宗家,走到哪里的称呼都是姬某某;而历代周天子分封的诸侯国,虽然是姬姓,但都是用国为氏,因为他们是分家。比如韩国,就是姬姓,但国君的名称冠之以韩。还有魏国,国君正式名字之前是氏,而不是姓。

可见,只有宗家可以在名字之前冠之以姓。也只有宗家才能祭祀上古时期的祖先,其他分家,只能祭祀自己那一支的祖先。分家就是再强大,也不能祭祀上古时期的祖先。

例如春秋后期的周天子,由于礼崩乐坏,诸侯坐大,周天子无论是家族还是领土,都已不如姬姓的晋、燕、郑、鲁、卫等分家,但周天子一直具有祭祀周(姬姓)先祖的权力,而晋、燕、郑、鲁、卫等国则分别只有祭祀晋(唐)叔虞、郑伯友、燕召公奭、鲁周公旦、卫康叔封。

赵是秦国公族的分家,国君可以在名字之前冠之以赵氏,而秦国根本不需要这样!他们是宗家,可以直接在名字事前用姓。但往往都不用,为什么呢?

因为国君只有一个,国君的其他兄弟都会被分封出去,成为新的分家。所以真正历史上叫赢某某的人没有完整的记载下来。

再想到秦国从西戎发家,与中原贵族隔阂很深。干脆学着历代周天子,不用氏而用姓这种事情,秦国干这种事情,表示没有压力!

先秦诸侯乱战,但周天子是天下共主。所有的诸侯国的军服旗帜都崇尚姬周火德红色,但秦国就是一水的黑色,根本不鸟事这种规则,玩自己的非主流。反正函谷关大门一关,诸侯即使联盟都打不破,他们秦人又有什么好畏惧的呢?

秦国的王族少年时只有名字,成年后被分封,就是某某君,很少用姓氏。等下一代秦王继位,他们自动失去王族身份,只能用氏。

至于秦始皇被记载为赵政,说到底那是一种黑始皇帝的手段,低级黑。

与秦国相对的是楚国,楚国为芈(音,米)姓,但国君却是熊氏。但也没有人敢在名字面前用芈姓,楚国国君用氏,唯一的作用就是在王族和宗族之间表明嫡庶。

先秦时代,“姓”以别种,“氏”以别族。实际上是划分血缘之用,同姓之人祖上在上古是一个部落,不能通婚;同氏之人,更是不能通婚。近亲结婚会产生什么恶果,古人认识的很透彻!

所以秦国和楚晋联姻的记录历史上记载了很多例子,唯独没有和赵国联姻。因为他们是兄弟之国,有一个祖先,不能结婚。

此时复活的秦国公室成员,一律都是赢姓,都是王族身份。这是一种荣耀,对先秦贵族而言,是极高的荣耀。这荣耀背后的实质利益就是,他们都有资格继承王位!

但他们自认没有人能比不上赢荡,赢荡对秦国的重要性,直接就从他的名字上反应出来。加上赢荡和秦国无比契合的命运,所以赢荡能摆脱宿命的缠绕,就代表大秦可以避免二世而亡的命运!

赢荡与大秦一荣俱荣,一损俱损。为了赢荡能扛过命运大劫,他们必会全力以赴。因为赢荡代表的就是秦国,帮赢荡就是帮秦国,秦国强大,他们这些秦国王室才能获得更大的利益。

如果大秦能一统江山,他们这些王族分封各地,当个大王什么的不在话下。他们目光看的很远,不会为了眼前这个王位而争杀。

秦国王室一致拥护秦王赢荡的选择,准备在平阳和晋国争上一争。随即李儒和公孙厉以及掌握秦国军政要害权力的官员被召入宫中,商议易地一事。

易地看起来是公孙策等人拿平阳郡交换河东半郡,实际上牵扯的东西太多。这些东西,最重要的就是易地时的平稳交接,以及易地之后应对晋国的反扑。

知道秦王准备易地,李儒当即表示,西凉军可以竭力死守平阳郡,等待秦军前来交接,交给秦军的土地,绝对是现在控制的土地,不会少了一寸!

公孙厉也只能替儿子表示,如果易地之后,晋国攻得太猛,公孙策可以率部增援,力保平阳郡寸土不失。

“王诏,任命蒙武为平阳郡守将,率五万秦军渡河经耿县入平阳郡;驻守河东郡之赢豹部两万人即刻赶赴平阳郡,协助富平君防守晋军。”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