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 繁体
请收藏本站网址:ahshuwu.com

北朝帝业 第7o节(2 / 4)

,施行却难。计帐户籍文式单一,大半文字可以预先刻印。但诸曹事务繁杂多变,每事便需新章,如果尽付刻印则更繁琐,倒不如手抄便捷!”

“事或繁异,但理有相同,诸如苏尚书所造‘朱出墨入’新式,将诸繁琐一分为二。诸曹用事,凡所行文,无非呈上付下、左右移交。事之剧要,务必详实,事之闲杂,则就未必。剧要之事可以专事专文,闲杂之事则可一体纳之!”

考成法将诸曹事务等级分为剧要闲杂四等,能够划分为剧要的,自然是最为紧要、需要即刻处理的事情。但事之闲杂,相对而言则就没有那么重要,甚至大多数都是做也可、不做也可。

不可否认的是,闲杂事务其实占了行台各曹办公的大部分行政资源。

比如他们墨曹,每天都要检点库藏,盘查物料的出入,事务需要每天有人去做,结果也要逐日记载。大部分都是重复的内容,偶尔一两天不做或者做的不认真也不是大事,可若长时间积攒下来,就会形成大问题。

两人听到李泰这番讲解,各自也都露出若有所思的神情。

只凭言语讲述,终究还是不够具体。

李泰见这两人也吃的差不多,便命人将案上残留的饮食器皿撤走,又要来笔墨纸张,在纸上勾划一番,划定出四个栏目,分别写定“固有、新收、已支、见在”四个名目。

“旧所管计,唯收支余三类,计事唯此一则,无所述前启后。增此固有一则,前事有所述见,后事有所牵引。此为计帐新法一则,做事同样可以如此,凡所顽在可以单为一则,新事列定、事了勾除,余者留堂……”

李泰用作举例的,是从唐宋开始应用的四注账法,相对于收支余的三柱记账法,多出了一个“旧账余”的元素,这就把账目记载从很难追溯的单一事项转化为一个持续的动态收支过程。

应用在行政管理上,就是把一些固定的事情单独列出进行专项处理,行政主力则投入到新的事务处理中去,短时间不能处理完毕的事情再归入到固有事程中。

这大概就类似于后世行政单位中的黑匣子,很多初入职场的小年轻往往都有这种感觉,就单位里有同事上班下班,你根本不知道他在忙什么,好像一直在摸鱼混日子,但领导对他还很倚重。

将事情程式化的处理,并不意味着效率低下,而是为了保证基础行政力的同时,还能确保新增事件和突发事件的处理能力。

一个团体之中,有人墨守成规、有人锐意进取,一个好的领导未必要事事打头阵的身先士卒,但必须要知人善任,有人守住基本盘,有人上前拼业绩。真要所有人都打了鸡血一样往前冲,那也不现实。

裴汉和薛慎在听完李泰的一番讲解之后,也都大受启发,忍不住便感慨道:“今日相谈一番,才知大行台何以独重李郎。但使胸有定计,何必事事争先?李郎不愧名门俊才、家学优秀,如此治事见识,实在让人钦佩不已。”

李泰对这番彩虹屁自是照单全收,又笑呵呵说道:“经义古之循德,吏术也是古之循法。与其教人应变万事之能,不如教之一事之定法。大行台所以设学于墨曹,虽有偶拾贤德之志,但也不失干吏群出之心。上上者,人间罕见,得于中下,已经可称教养见功。”

两人听到这番话,更是深思良久。李泰见状便也不再多说,你们好好想,想明白点我才好开辟印刷新业务。

然而正在这时候,墙外却传来一阵甲兵踏地声,声音由远及近,很快便听在墨曹官署门外。

李泰听到这声音,心里不免打起了鼓,大行台之所以留他台府自然也是存心包庇,难道赵贵竟然胆大妄为到率兵进入行台来抓他?这老小子不想活了?

第0113章 邪情刁难

几名身着袴褶戎袍的军士昂首阔步的走入官署中,直入堂前叉手问道:“敢问高平男李著作可在堂中?”

李泰尚自警惕,没有第一时间起身回答,裴汉却已经站起身来,指着李泰笑语道:“这一位便是李著作,你等何事来问?”

那名发问的军士闻言后便向李泰先作一礼,垂首说道:“我家主公武安公李开府,听闻李著作入事台府,又逢此月在直,特来告贺,恐扰曹属公务,使仆先告。”

听到这话,堂内众人纷纷起身,裴汉似乎还担心李泰不知对方身份,凑近过来小声道:“武安公李显庆,乃阳平公李万岁之弟,兄弟俱为大行台心腹爱将……”

李远、李穆兄弟,李泰当然知道,他在虎牢的时候便见过李远,甚至还曾一度把李远当作一个后备大腿,只是还没有找到抱大腿的机会,需求便已经不再那么迫切。

李远的弟弟李穆突然主动找上门来,不免让他心生好奇,对方究竟打的什么主意?瞧裴汉这样子,他们彼此间似乎还不失联系呢。

“李开府竟然亲临问候,实在让我受宠若惊,快请、快请!”

李泰压下心中的疑惑,连忙起身共众同僚一起出迎。

李穆三十多岁的年纪,猿臂熊腰、瞧着很是勇壮,在诸随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入库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