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陇西李氏普遍也有一种颇为怀念的感情,毕竟李暠之所以能够建立西凉政权,便是受到了河西大族们的联合推选。而当陇西李氏成为名满天下的一流世族时,河西百姓们对此也都颇感与有荣焉。
最后一点,那就是李泰这个人让令狐延保自觉是一个值得追随的人。
凭着一己之力短数年间便在关西获得了颇高的势位,韩褒、李贤等高官们谈起其人都赞不绝口、颇多推崇,再加上自己亲眼所见李泰待人接物成熟稳重,本身又风采卓然,让人心折,是他生平所见首屈一指的少年俊才。
在来拜见李泰之前,令狐延保也在州内走访一番,眼见到了规模宏大的四方城,也听到了秦州百姓们对李泰极为正面的风评,以及那些才士们争为幕僚的氛围,故而当见拜于席前时,心中并没有什么尴尬的情绪,有的只是殷切与期待。
第0369章 兵强马壮
五月初台府一道征令的下达,顿时让整个关中的气氛都为之一变。
各地官府忙于筹措物资配合征令,各路人马也都忙不迭开始整聚起来。平民百姓们虽然无涉征令,但是也都不免人心惶惶,各种猜测与流言喧嚣于野,使得整个关中都弥漫着一股风声鹤唳的紧张气氛。
但无论民间氛围如何,人马的征调与各项大阅筹备事宜都在有条不紊的进行着。随着时间进入六月盛夏,关中各处人马便陆续向咸阳聚集。
六月下旬,一支浩浩荡荡的队伍、足足数万人马沿着渭水一路东行。如此庞大的人马队伍实在罕见,凡所行过之处不乏乡人远远的张望,盗匪野兽则就纷纷退避三舍,实在惹不起这样一支看起来就让人心惊肉跳的庞大队伍。
这便是从陇右进入关中的李泰一行,单单李泰所率领的陇右子弟兵与凉州一战入朝受赏的功士们便达数千人之多,再加上凉州内徙关中的五千多户人家,便形成如此庞大的队伍规模。
若仅只李泰一行入关的话,凭着一人双骑、快马加鞭,给养充足的情况下不消数日便可抵达长安。可是因为有着数千家民户同行,速度便被拖得很慢,一路行走了大半个月,都还没有离开岐州范围。
好在台府安排的接应人马已经抵达,一行人在岐州境内短驻两日,才算是将这些移民交割完毕。
李泰心中也不免如释重负,他实在是不想再同这些凉州移民同行下去,并不是因为视这些民众为拖累,而是因为在古代背景下,这种大规模的生民游徙简直就是人间炼狱一般的场景,每天所见全都是生离死别、充满了负能量的画面。
李泰虽然不谓仁慈,但每天看多了这样的画面,也自觉得糟心无比。因为西魏政权的行政能力不足,为了削弱地方上潜在的威胁,便强行驱赶百姓们拖家带口、离乡背井的长途迁徙,大量的民财和人命被消耗在这迁徙的途中,实在是惨不忍睹。
他既没有阻止叫停这种事情的能力,便也只能收拾自己心情、眼不见为净,在将这些民众交付给负责安置他们的官员们后,便率领本部人马,须臾都不停留的继续往长安方向而去。
咸阳境内,位于泾渭之间的一片陂塬间,已经划定出规模极大的营垒区域,并且其中过半的营垒都已经有人马聚集其中。
如此大范围的营地规划,位置上自然难免就会有着好坏的差别,究竟是背阴通风,还是全无遮拦,靠近水源清凉,又或者在塬顶直接承受烈日曝晒,虽然无关乎生死,但却非常影响营卒们的居住体验。
特别是今年的大阅足足提前了一季,天气燥热难耐,如果营地位置不佳,简直就会让人苦不堪言。
随着诸路人马源源不断的向此汇聚,一些地段位置较好的营地便引起了各路人马的关注与争夺。通常自然是势位低的要回避势位高的,而势位相当的则就进行各种军技竞争来决定归属。
不过今年的大阅场中,论资排辈的风气却并不怎么浓烈,想要凭着权位压人往往效果不佳。
一则自然是因为天气炎热,人心也不免更加的烦躁,便少敬畏之心。二则便是因为一个表率人物,去年白水大阅中力克赵贵的李伯山,不独博得了极大的名声,获得了大行台极大的宠爱,甚至还获得河内公独孤信的青睐,直将户中女子许之。
尽管事情已经过去了大半年,群众谈论起此事来仍不免津津乐道。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所以今年这些将领们多多少少都带着几丝火药味,特别一些年轻将领瞪眼就是想找几个老物泄泻火。
大阅还未正式开始,此间将士们已经是约斗成风,每天都要举行几场规模大小不等的比斗,可谓是热闹得很。而作为约斗主要筹码的营地,除了一些被台府提前划分好的重要区域,其他一些位置较好的都已经换了几茬入驻者。
在泾水西岸有一片长达数里、内里面积足有十数顷的斜谷,山谷两侧植被茂密,在地势平坦的坡谷中投印下大片的清凉林荫,台塬间又数道清澈泉溪贯穿谷地,东侧还不断的有湿凉的河风吹入进来。
但就是这样一处位置环境绝佳、足以容纳数千人驻扎休憩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