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请收藏本站网址:ahshuwu.com

第33节(3 / 5)

加入书签

二人的一致嘲笑。

争了几句后,吴三桂突然醒悟过来,这是招待洪承畴的宴会,怎么好不搭理客人,但等他转头再望向洪承畴那边时,看到这老头已经脑袋一歪,斜靠在座位上睡着了。

“老大人确实是累了。”吴三桂索然无味,就示意洪承畴的卫士们送他回去休息。

但洪承畴这时自己惊醒过来,接着就向在座的众人致歉,声称自己岁数大了实在不经熬,他让随行的部将都留下继续好好吃饭,自己在几个卫士的搀扶下先行离去。

离开吴三桂的住处,坐上马车后洪承畴就在车厢里闭目养神。现在他对这种人事交际毫无兴趣,他觉得自己离入土不远了,人际关系已经意义不大——对洪承畴来说最大的悬念就是满清能不能深根固本,牢牢地把整个中国控制在手中。

洪承畴知道自己被天下人唾弃咒骂,他也知道自己在历史上肯定得不到什么好评价,甚至就连他的满清主子将来都不会讲他的好话。至于什么“维护祖国统一”、“顺应历史潮流”、“促进各民族文化大融合”之类的美誉,洪承畴还不懂这些名词,就算懂,做梦也不会指望能够扣到自己的脑袋上。至于家乡的故居,现在连洪承畴的亲生母亲和嫡亲弟弟都拒绝回去住,连亲人都鄙夷洪承畴到这种地步,他更不会想到有那么一天,这种人人路过都要吐一口唾沫的地方,竟然有人会把它建设成爱国主义的教育基地。

既然被世人骂得这样惨,洪承畴就下定决心要帮着满清建立万世不拔之基业。如果中国人子子孙孙、世世代代都被鞑子统治,如果全中国的人到最后都是鞑子的奴才——那么你们又能比我强到哪里去?

至于吴三桂和赵良栋的争论,洪承畴刚才也听见了,此时他在心里哼了一声:“终归还是两个武夫,只会从军事上想。这很明显是建昌在闹内讧,有人主战、有人主降,主降的肯定还占了上风,所以主战的就拼死一战,要断了建昌投降的后路。”

不过在吴三桂、赵良栋两个人面前或是众将面前,洪承畴没有出风头的兴趣。刚才吴三桂不是说已经有人从建昌回来了么?洪承畴知道等吴三桂问过情况后就会了解真相,洪承畴觉得自己与其在那里费劲说服众人,还不如回家再仔细推敲一遍今天吴三桂和赵良栋讲述给他的进攻计划。洪承畴觉得方案上没有什么大问题。不过眼看就要帮助鞑子拿下全中国来啦,马上大家就都要和我一样给鞑子当奴才,再也没机会翻身了,可不能在最后这个节骨眼上出个漏,给别人留下反抗鞑子的机会。

……

兵站里,邓名在和卫士们偷偷商议明日混出城后的脱逃路线,突然门口一阵喧哗,听起来像是有几个骑兵赶到。

片刻后,另外一个身带吴三桂亲卫腰牌的清兵步入兵站,站在厅中高喊:“保宁千总李名!”闻声邓名就出去参见。

原来洪承畴离席后,吴三桂就告诉赵良栋已经有个目击者被带到昆明了,二人既然谈起了关于东川府战事的话头,就让卫士去把邓名带来问话。

得知情况后邓名心中有喜有忧,喜的是在酒宴上,吴三桂可能更加不耐烦多问;担忧的是酒宴没有时间限制,吴三桂也有可能问起来没完没了。此外人多口杂,谁知道其他人会不会突然提出什么难以回答的问题来。怀着这种忐忑不安的心理,邓名跟着吴三桂的亲卫,独自一人来到平西王的临时王府。

亲卫进去报告的时候,吴三桂他们的话题已经扯到了别处,人也有了几分酒意。刚才派人去找的时候,吴三桂把那个带邓名来昆明的亲卫找来问了两句,知道这个保宁千总其实啥也不知道。现在谈话的兴致过去了,来人又提供不了什么有用的信息,吴三桂眉头一皱,就让亲卫把人轰走。但赵良栋在边上说了一句,觉得既然来了就见一下为好,说不定这保宁千总还有点有用的消息,随便问上几句再打发他走人也不迟。

吴三桂一想也是,人都带到昆明来了,不见一面也寒了卫士一片犬马忠心。为了这么一个什么都不晓得的家伙再专门抽空,吴三桂也没有这份闲心。

“带进来吧。”吴三桂于是下令道。

邓名就这样被带到了闹哄哄的宴会上。本来已有几分醉意的吴三桂,见到来人后倒是眼前一亮。这个年轻人看上去身体不错——邓名因为营养好所以发育良好,腰板挺直,相貌看上去也可以。

以吴三桂为将多年的眼光,他还看出这个年轻军官身上有一股勇武之气:“这是个上过战场,打过仗、杀过人的汉子,还这么年轻,不错嘛。”吴三桂在心里评价道。他边上的赵良栋向邓名扫了两眼,心里对此人的判断和吴三桂也差不多。

吴三桂问了一些东川府的情况,邓名就按照事先想好的一概推说不知,自己只是忙着南下,打算绕道早些返回重庆,根本没空去管后面的战事。东川府境内传递的军情报告,邓名因为职权所限更是不可能询问得知。至于建昌现在的情况,邓名的说法和他送来的报告差不多,就是建昌目前是狄三喜主政,可能是为了获取威信吧,就向李国英和吴三桂诈降,骗几个清兵过去杀了立威。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