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请收藏本站网址:ahshuwu.com

第四章 开元禪寺(4 / 5)

加入书签

这两人怀有感念之情,所以就没有迁葬这两位郑公子了。」

何昊雄教授紧接着说。

「但这里就出现了一个问题,如果郑睿也是亡于羊山海难,那为何台湾会有他与郑发的合葬墓?或许你可以说那只是衣冠塚,但如果是这样,为何没有七子郑裕与八子郑温的衣冠塚?我并不是指《台湾通史》的记载有误,而是因为有关郑成功的第一手史料几乎被清朝焚燬殆尽,现存的文献大多是依据传闻与访谈的第二手资料所编撰,存在各种截然不同的观点与说法,构成一个犹如罗生门的歷史悬案,端看各位如何依据现有的文献去抽丝剥茧,推理出你所信服的事实真相。」

何教授再度移动脚步,继续往开元寺后方前进。

「教授!那郑成功与郑经迁葬前的墓地在那里啊?」

一位我没啥印象的同学举手提问,我很怀疑这位同学是真想知道,或者仅是随口问问。

「郑成功与郑经都葬在永康洲仔尾一带的郑氏家族墓地,当地现在立有一个郑成功墓址纪念碑,但因为并没有实际找到墓穴,所以无法确定墓址。依据中国人的殯葬习俗,迁葬后会将墓碑与棺柩留在原地,所以几年前我和系上几位教授曾经组织一次考古行动,果然在当地挖掘到了一对双足被砍的石马。当地流传郑成功的墓地为白马穴,墓前有石马一对,墓前石马夜间受到白马穴灵气的影响,会活过来奔入农田践踏农作物,所以当地人就把石马的脚砍断。现在这两座石马,一座在永康盐行的天后宫,另一座安放在赤崁楼。当时我们还真以为找到了郑成功墓,后来证实那是台南望族郑其仁之墓,不过也有可能是郑其仁葬在郑成功迁葬后的墓穴。」

何昊雄教授说完抿了抿嘴,润润乾燥的嘴唇。毓璇却像是不打算让何教授喘息,再提出了一个问题。

「教授刚才说郑成功与郑经都有迁葬故里,那被叔叔还有冯锡范谋害的郑克臧呢?」

「根据《续修台湾府志》的记载,郑克臧也与夫人合葬在永康洲仔尾,他的夫人就是陈永华的女儿,在郑克臧遭谋害后,她也跟着自縊了。文献中找不到任何关于郑克臧夫妇迁葬的记载,所以据信应该还葬在台湾,但郑克臧夫妇的遗骸到底葬在那里,就如同郑克臧本身的身世一样,是一宗歷史悬案了。」

何教说到这里又停顿了一下,突然把视线从我们这群同学移向远方,一副若有所思、像是在回忆某件往事的模样。

「其实当年组织郑成功墓穴考古行动的,就是我和系上另一位陈文钦教授,陈教授的主要研究领域也是台湾史。当时我们真正想找的,其实是郑克臧夫妇的合葬墓,因为郑成功既然已被迁葬,就算找到他的墓穴,终究不过是遗址;但是如果找到郑克臧夫妇的墓穴,就能让遗骸出土,这可是考古的一大成就。传说洲仔尾当地的村民看过郑克臧晚上骑白马而奔,所以我和陈教授怀疑那个有两座石马的墓穴曾是郑克臧夫妇的合葬墓,而不是郑成功的墓穴。当然这并不是说我们相信郑克臧的鬼魂真的会在晚上骑着石马幻化而成的白马四处蹓躂,之间的因果关係应该是,当时的居民知道郑克臧夫妇合葬在该地,且墓地建有石马,才幻想出这样的传说。只不过如果那真的曾是郑克臧夫妇的墓穴,恐怕郑克臧夫妇的遗骸也已经被移葬了,这样郑其仁才能再葬在那个墓穴。其实我和陈文钦教授对于郑克臧夫妇墓是否在永康洲仔尾曾有怀疑,因为如果当时的郑家认为郑克臧非郑经亲生,可能不会让克臧夫妇葬在家族墓园。」

何昊雄教授所说的陈文钦教授,我非常熟悉。他与何教授两人算是歷史学系的教授之中,研究台湾史的两大巨擘,而且陈文钦教授对明郑歷史特别有研究,我曾拜读过他不少着作。而且陈文钦教授身兼郑成功文物馆(位于延平郡王祠旁)的馆长。我会对陈文钦教授如此熟悉,就是因为陈教授是此次台湾船復原计画的主要学者成员之一。

走到了开元寺后院,何教授突然驻足,对着寺后耸立的三座高塔叹了一口气。

「这三座是纳骨塔。」

何昊雄教授说完也没多做介绍,就迈开步伐往一丛茂竹走去。

「我老婆过世后,开元寺就是我常来散心的地方。今天会选择这个地方做户外教学,也许是我的私心吧!」

何教授小声地自言自语,像是只说给自己听,但只要在场有听到这句话的学生,我想没有人听不出话里的思念与苦楚。

走到竹丛前,竹叶青翠鲜绿。但仔细一看竹节,黄绿直纹相间,煞是特别。

「这叫『七弦竹』,竹上分佈七条黄色直纹,有如琴箏上的音弦,故名七弦竹。这在国姓爷家乡常见,据传是郑成功元配董氏,也就是郑经的母亲所移植,或许是想藉此一解思乡情怀吧!」何昊雄教授说。

此时一阵微风轻拂竹梢,修竹随风摆盪,发出嘎吱声响,像是有一双看不见的手轻拨竹上七弦,奏出音律│不折不扣的「丝竹」之声。

微风弹拨弦竹的声音,在这个佛门胜地中听来,特别感觉祥和。而我们这群师生也就在这祥和的氛围中,结束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