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请收藏本站网址:ahshuwu.com

第138章(1 / 2)

加入书签

王琪一笑,虎头也跟着笑起来,哪里还有委屈哭泣的样子。

变化太快,车夫一时反应不过来。

王琪已经拍着虎头的胳膊,兴奋道:“虎头,上山,上山,正好哥哥懒得走!”

虎头倒是真听话,举着王琪,大踏步地往山上去了。

车夫看了脸色发紫,求助地望向道痴:“二公子,我们七公子这样……”

道痴道:“大叔放心,虎头手上有分寸,不会摔了七哥。”说话的功夫,他掏出块碎银,递给车夫:“大叔留着吃茶。”

车夫忙谢了赏,还是有些不放心地看着山路,直到虎头与王琪的身影看不见,才甩着马鞭掉转车头。

道痴顺着台阶,一步一步往山上走。

前头不远处,还不时传来一阵笑声,看来王琪与虎头的这个“举人”游戏玩得还很乐呵。这两个家伙,没心没肺的,倒是将道痴心里的悲痛驱散不少。

不单单是逝者已矣的缘故。

八月初的山中,依旧是初秋时节,虽说因安陆地处南方的缘故,林中草木依旧青翠繁茂,可阳光也没有那么足,走在石板路上,秋风习习。

道痴从袖子里取出老和尚的信,打开来。

老和尚的遗笔中,第一段交代他自己是安陆王家第四代子孙,亦是西山寺第三位主持,在他之前,安陆王家的始祖,三代先祖都曾避居西山寺;第二段话是告诫他要感恩,若是受人一分好,要回报三分,方是忠厚之道;第三段话,则是告诫他男儿立世,当顶天立地,为家人尽责。

看似只是平常信件,似乎能够透过这封信看到一个耄耋老人对他养大的少年的殷殷教导。真正的意思,只有道痴知晓。

他拿着这单薄的两张纸,觉得重于千金。若是他是个背信弃义的小人,就不用这般纠结,可是他做不到完全小人。

第一段交代的是王家一份藏金的“钥匙”,第二段是允许道痴动用这笔“祖产”,要求取一还三;第三条则是接受王家这份“援助”的时候,也要承担照顾族人的责任。

关于王家祖上有藏金之事,老和尚先前也透过口风。不仅是王家这一脉的始祖留下十万藏金,西山寺里第二位主持与老和尚这个第三代主持都留下了藏金。道痴从西山寺拿回去的那些金叶子,就是老和尚从自己的藏金中拿出去的。

第一代始祖的金子是在征伐天下时攒下的。当时王家始祖放弃大好前程,从军中退出回王家,并非只是因伤病的缘故,还因无意中发现的一笔藏金,并且隐匿下来。

这些金子被王家那位始祖分成两份,一份在安陆卖家置地,一份则是藏在西山做个后备,以防在安陆立身不稳留条后路。

藏金的秘密,由王家始祖口耳相传传下来,每次都是选定的心智坚定之人,连执掌祭祀的族长一系都不晓得。这样的目的,当然是怕有人见财起意,将公产变成私产。

至于三代先祖与老和尚的藏金,不用说,多半是因那“借一还三”规矩。

想到这里,道痴不由苦笑,自己这个小身体才十二岁,老和尚怎么就看出“心智坚毅”来?

这也太不负责任,将三份数以万计、十万计的黄金,摆在他跟前,就不怕他生出贪念?

可是不得不说,老和尚这“祖产”托付,使得道痴格局大了,不用再受困经济拮据。即便是到了官场,道痴也底气十足,不用再为银钱钻营。

不过这“借一还三”真要做到,也并不容易。

道痴收好信,慢慢思量。看来得想生财之道,就算这些黄金在紧要时候可以取出来用,可家里收益总需要个障眼法。

现下借着给姐姐添嫁妆的名义买铺子,倒是也说得过去没,不显唐突。

不知不觉,已经过了山门,进了西山寺。

王家先前留守的那两个男仆,在老和尚故去后便回宗房,如今看寺的是一对老夫妇,也是宗房下仆。随着老和尚逝去,西山寺要封寺。王珍将之前的两个健仆调回去,另委了一对养老的老仆看寺。若不是经年老人,有几个能受得了山居寂寞。

这对老仆都是极本分之人,给几位见了礼。

看着这夫妇两个都有了年纪,道痴不由想到后山的台阶。别的还好,这抬水上山是问题,结果等他开口相问,才得知厨院的秘密,在西厢一间早年封门的杂货房里,竟然有一口尚没有荒废的水井。老仆夫妇上山后,便在井上按了轱辘,那口水井,重见天日。

院子里明明有井,可道痴打小就看着王老爹每日担水,看来是将担水当成修行。等到自己稍稍长大,也是如此。

道痴觉得有些无趣,转身回了禅房。

王琪与虎头两个不知是玩够,还是怎地,老老实实地跟在道痴屁股后边,进了禅房。

地上依旧是几个旧蒲团,道痴在自己常坐的位置坐下,看着老和尚最常用的蒲团,半响不说话。

老和尚肉身已经烧了,又无人设灵位,只有眼前这些旧物,似乎处处还留着老和尚的痕迹。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