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请收藏本站网址:ahshuwu.com

第265节(3 / 4)

加入书签

起进了寿安城。

在县衙用了些汤饭,王宵猎对刘绍先道:“军校建得怎么样了?”

刘绍先道:“已经建成小半,约二百新生入学了。剩下还没有建成的,雇了些本地人,一直在建。”

王宵猎道:“前几年战乱,许多百姓都躲进洛河谷地来。现在河南府恢复,但缺少人口,你要仔细核实,迁一部分人到洛阳和河南两县。以后洛河谷地数县,要做军校和军工之用,大部百姓慢慢迁出去。”

刘绍先道:“百姓安家不易,若是没有钱粮劝勉,只怕他们不愿意。”

王宵猎道:“要老百姓搬家,当然要给钱喽。你放心,我会专门安排一笔钱,来做这些事。”

刘绍先恭声称是。

王宵猎道:“洛河谷地,离洛阳城又近,土地又把沃,自古以来人口不少。这些年金军来犯,人口损失不少。不过与周边比较起来,人口还是稠密的。以后这一带要作为军校和新兵训练的地方,百姓全部归为营田务。你建军校的时候,只看哪些地方合适,不必考虑官府能不能收过来。”

刘绍先道:“卑职明白。”

王宵猎站起身,道:“走,我们到军校去。看过这里,明天我就回洛阳了。”

刘绍先称是。与王宵猎等人一起,渡河到了北岸,来到新建的军校。

大门还没有建完。上面挂了一块匾,匾上面写着“河南府军官学校”几个大字。门两边一边挂着“我武维扬”,一边挂着“德被四方”。字体苍遒有力,不知道是谁的手笔。

刘子羽特别观察了一下校门,看不出来到底是什么意思。一头雾水跟在王宵猎身后,进了军校。

军校里静悄悄的。

路边偶尔有卫兵,站在那里一动不动,像木头的一样。走过的人不管是学员还是教官,两人成行,三人成列。哪怕只有一个人,走起路来也虎虎生风。

刘子羽不知道王宵猎军中有标准的军姿,行、坐都是规定的标准。但看这些走过的人,虽然没有人说话,却都有一股说不出来的杀伐之气。

转过一个花木扶疏的小广场,到旁边一间类似客厅的房子,各自落座。

王宵猎对刘绍先道:“这是张枢密帐下参议刘子羽,因事来西京。左右是闲着,来看一看我们军校和新兵营。”

刘绍先拱手:“见过刘参议。在下刘绍先,一直提举军校事务。若有事,直接问我就好。”

刘子羽道:“看这里样子,与新兵营截然不同。新兵营那里热闹,这里却静悄悄的。而且路上的人,看起来连走路都一模一样,不知道是什么道理。”

刘绍先道:“节帅常说,军队有组织的暴力集团,核心在组织。怎么体现军队的组织能力?首先就是纪律。军校里的学员毕业之后,出去就是军官,纪律对他们格外重要。军校里一样有新兵营,比士兵的新兵营纪律更严,训练也更加刻苦。三个月训不好,那就加训三个月。加训三个月训不好,那就在军校的日子一直训练。学完了还训不好,那就不能毕业了。我们刚才见到的,都是经过了训练,纪律执行自然严格。”

刘子羽点了点头,不知道刘绍先说的是什么意思。自己问为什么外面的人连走路姿势都一样,刘绍先说纪律干什么?难道连怎么走路,王宵猎军中都有纪律?

当然有纪律。实际上军队中,走路、吃饭、坐卧诸般一举一动,都有纪律。紧少在军营或者军校中的公共场合要保持纪律,不是想怎么样就怎么样的。

军校北上,从新野搬到寿安,也开始走向正规化。

以前进了军校,一切都追求快。只要学会了,马上开始学习下面的课程。对于纪律要求不严,只是以最快的速度把适合的学员选出来。到了寿安之后,学制正式定为三年,纪律严格,不再单纯追求快了。

以前缺军官,为了扩军,很多将领在军校里学习一年半年就毕业了。军校里学不到的东西,到了军队再学。现在军官不那么缺,要求当然就不一样了。真正要做到,学校里学三年出去就是合格的军官。

这座军校是王宵猎结前世的记忆建起来的,与新兵营训练的新兵对接。军校加上新兵营,就能够快速地扩大军队规模。要扩军,无非是缩短军校学制,大量招收新学员就可以了。

如果再加上地方的动员体制,就类似于后世的全民动员,可以发动总体战了。

这一套体制,是欧洲国家为了扩大战争规模,长时间摸索出来的。从实际效果上,比中国秦汉时期的全民皆兵效果更好。新兵营和军校的训练和学习都完成了标准化,可以快速扩大军队。

当然,体系只是体系。不是有了体系,军队就出来了。有了体系,要认真对待体系,做必要的改革,来适应这一套体系。只要用心,这套体系就可以培养出基本合格的军队。这些基本合格的军队,在战场上,经过血肉拼杀,才会出出现真正精锐的军队。

王宵猎本来以为,自己需要大量这样的军队,在与金军的战争中成长起来,才能与金军势均力敌。没有想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