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9节(2 / 3)
最为显赫的齐地彻侯们,大部分都是吕城的儿子,和吕氏宗亲,一家人浩浩荡荡的来到了长安。
感觉起来甚至不比先前的刘氏宗王差,充分彰显了吕氏现在在大汉朝的地位。
这引起了长安城不小的轰动,很多人都问道:“这是哪几家贵族,真是显贵啊,远远胜过之前的彻侯了。”
有懂行的人便说道:“当然显贵,这可是摄政皇太后的同宗。
当先的齐公,当年可是异姓诸侯王,现在虽然没了王位,但有大汉朝唯二的公爵之一,还有十数位儿子,都是彻侯,权势之煊赫,是难以想象的。”
这些子弟大多数还是第一次来到长安,对于富丽堂皇的长安有无数的好奇,这些豪富的公子王孙,纷纷在这里肆意的消费,大手笔的狂掷。
吕城来到长安之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带着儿子们去见洛新和吕雉,他对这次吕雉突如其来的召集天下诸侯同样有些摸不着头脑。
大多数的宗王到了长安之后基本上都在互相联络,这些人虽然是近亲,但真的是很多年都没有见过了,一番述说下来,竟然觉得吕雉找的理由还真是挺合理的。
刘氏的宗王们纷纷向宫中请求拜见刘盈这位刘氏的大宗之主,这正是吕雉召集众人前来的理由,自然不可能阻止。
长乐宫中,刘盈望着这些有些陌生的叔伯兄弟们,实在是不知道该说什么,但刘氏诸侯王却显得很是亲近。
他们纷纷将从封国之中带来的奇珍异物献给刘盈,然后恭声道:“陛下,臣将忠诚于您,您的子孙将会永永远远的坐在大汉天子的位置上,即便日月崩毁也不能改变。”
嫡长子继位所带来的无可争议的正统性,绝不是藩王小宗入继所能够相提并论的。
至少刘邦分封的诸王的确是刘盈能够安稳坐在皇位上的保障之一。
从无数的赞美之中,刘盈终于对眼前这些人有了些许的亲近,消除了陌生的隔阂。
刘盈第一次感受到了东阿侯所说的皇帝的力量,终于明白了东阿侯所说的,维护皇帝安坐在皇位上的力量,宗亲永远都是最重要的一环。
未央宫中,洛新和吕雉两人正在弈棋,吕雉眼神有些晦涩,轻声问道:“公子,您说这些刘氏诸侯王会乖乖的听话吗?”
洛新落下一枚棋子,淡淡道:“娥姁,不是他们听不听话的问题,而是必须听话,否则就是战争。
王国豪富却承担的责任少,朝廷穷困却处处都要耗费,这不是世间该有的道理。
我们给予了功臣集团无数的特权,难道是为了让他们作威作福吗?
是为了支撑一场必胜的战争,天下的勇将都在我们这里,这就是我们的底气。
一千年前,素王在镐京城三次召集诸侯,每一次都是为了影响天下的大事,这一次同样如此。”
吕雉闻言神情一松,缓缓点点头,“是时候了,该将王侯都聚集到未央宫了。”
一声令下,风起云涌,天下最显贵的一批人进了未央宫。
废王
在皇帝嫡长子诞下的第一个月,一场盛大的满月宴在皇宫之中举行。
已经待在长安城不短时间的诸王们终于要见到一直没有出面过的摄政太后了。
刘氏诸侯王们是很不愿意见到吕雉的。
他们不愿意承认,从心底里面,他们对吕雉有一种恐惧。
吕雉能摄政是因为吕氏的力量和宗法的力量,当然还有譬如韩信这样的功臣的支持。
换句话说,吕雉的显贵是吕氏拼出来的。
而刘氏诸侯王则是由于血脉,又因为刘邦出身平凡,刘氏宗族人才实在是太少。
所以但凡是近亲都安排了王位。
但即便是在邦周那个血统决定一切的时代,有才能的和没有才能的,待遇也完全不同。
姬昭能被武王传位,拒绝之后还能成为摄政,是因为他在众兄弟之中堪称卓绝的才能。
武王认为只有姬昭继位,姬周的天下才能安稳
刘氏诸侯王里面只有楚王和淮南王有才能。
其他的说不上酒囊饭袋,毕竟现在天下没有危急险重的大事来检验这批刘氏诸侯王的成色。
但即便如此,依旧能看出大部分人只能算是普普通通的中人之姿。
大汉的皇宫修建的很是壮丽。
洛亦在修建这座城池的时候,就立志要恢复昔年镐京城的至高,要将这座城池修建成和洛阳东西交相辉映的大城。
皇宫如果不壮丽,就无法震慑群臣,就不能彰显皇帝和天下至尊的威严,中央就不能震慑地方诸王。
至少从这次第一次来到长安的众人表情之中,洛亦所修建的城池是非常成功的。
这一次的王侯公卿不是如同往常一样零零散散的聚在一起走进,而是直接由大批的宫娥带着众人进了大殿之中。
这里是专门为举行宴会而修建的大殿,宽阔而高远。
进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