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请收藏本站网址:ahshuwu.com

第385节(2 / 3)

加入书签

他第一个拜访的是新郑张氏,留侯张良的后裔,从留县改封到新郑。

这些最大的列侯家族,都有一个特点,那就是以侯国名代表身份,诸如淮阴韩氏,安阳韩氏,即墨吕氏等等都是如此。

再次一等的就是武威贾氏这种以郡名为代表,最高的自然就是洛氏,天下只此一号,别无分家。

吕产一刻也没有歇息的赶往了新郑,新郑曾经是韩国的王都所在,后来刘如意被封在这里,传了两代,刘彻时期被除国迁徙到南阳郡。

张氏被派到这里镇守,可见皇室对张氏的信任。

张氏的家主张晨本来不想见吕产,毕竟都是最大的镇守家族,这样公然见面不好,有串联的嫌疑,但是见到他带着昭公洛无疾的书信,这才出来见一面。

一番寒暄之后,吕产说出了自己的来意,“君侯,关东的局势您是知晓的,纵然是火山岩浆也不能和现在相比,大汉社稷已经到了岌岌可危的地步,身为汉室列侯,保卫宗庙,舍我其谁。”

张晨闻言笑道:“吕侯说笑了。”

“昔年素王翦除殷商,遵循上古的礼仪,册封商王室的后裔为宋公,于是后人便以为商朝后裔得以流传了。

好好看看吧,王室或许得以流传,但商王室的贵族却被践灭,耀耀邦周,哪里有殷商旧贵族的生存之地?

秦朝覆灭,邦周的旧贵族又在哪里?

甚至就连王室都不曾见到了!

等到太祖高皇帝堪平乱世,秦朝的宗亲、外戚、高官、权贵,没有一人得以流传。

君侯,覆巢之下,焉有完卵啊!

倘若大汉倾覆,你我这等权贵之家,下场定然极为凄惨!况且,高皇帝给予我们的祖先衣食、酒肉、金银、布帛、封国,得以让我们重新建立祖先的宗庙,这是何等重大的恩典啊。

孝惠皇帝、孝文皇帝时,制流封建之策,流建亲戚,而永固我列侯诸藩,这又是何等的信任呢?

孝武皇帝多番赏赐我们,改封到最重要的城邑镇守,数遍古今,唯有周武王封产的祖先到齐地能相提并论了。

纵然大河像衣带那么细,纵然泰山像平地一样,你们的富贵也不会变化,福泽到你们的子孙,爱护你们的苗裔。

这是汉室对我们的誓言,百多年来,可有过动摇?

没有!

那我们列侯的誓言难道就能够变化吗?”

张晨闻言立即道:“当然不能!谁敢违背誓言,要被天下唾弃!”

吕产感慨道:“是啊。

我们两家曾经都是皇室的外家。

与别家不同!

这样的恩典,怎么能看着汉室倾颓而不顾呢?

你我两家都曾经是先秦的贵族,诸国覆灭的惨剧,您还想再经历一次吗?

产请您认真的思量。”

吕产先是打感情牌,将事情定位到誓言之上,然后赤裸裸的揭开了王朝更替时的惨烈画面。

让张晨回忆起了一些不好的事情,那些记载在家族典籍上的事情。

吕产望着张晨不断变幻的脸色,想起了妹妹说的,“想要劝说他们,就在他们的耳边大喊,国家社稷,不仅仅是皇室的事,和我们所有贵族都息息相关,在汉朝你是个贵族,汉朝没了你什么都不是,这样做,他们就会欣然而动了。”

张晨脸色变幻良久,强自笑道:“吕侯难道是担心关东的流民吗?

大汉的根基就像是生长万年的参天巨木,牢固无比,纵然是狂风骤雨,依然能够巍峨的存在。

关东的流民就像是微风一般,最多吹动巨木的枝丫和树叶,就像是水中无根的浮萍,只能随波逐流,无法撼动大汉,您所说的太过危言耸听了。”

吕产知道张晨已经从心中认可,只是单纯的嘴硬罢了,他心中一松,又添火笑道:“君侯啊,您是睿智的人,有先祖的智慧。

您的这番话骗骗别人可以,别把自己也骗了,骗了别人,别人无所谓嬉笑一番就过去了,骗了自己,坐以待毙,等到流民起势杀进侯国的时候,您难道还能无所谓吗?”

张晨脸上强行维持的表情一下子垮掉,吕产这番话实在是说到了他的心里,因为张氏是亲自经历过吕产所说的这些事的,距离韩国亡国到现在才一百年,那副惨像还在家族典籍中。

他哀叹道:“吕侯啊,您说的是如此的正确。

我还能有什么理由来反驳您呢?

张氏曾经在韩国就是贵族,到了秦朝建立的时候,国家灭亡了,家族死伤者无数,成为了庶民,若是没有高皇帝奋起,这天下之间哪里还有我张氏的名字呢?

还请您将文书取来吧,我为您用印!”

列侯有自己的金印,是随着金玺册书一同下发的列侯诸宝,口说无凭,以印为准。

吕产心中大喜,连忙取出文书,新郑侯的大印重重按下,万事开头难,有了第一个,剩下的就好办许多。

……

果然如同吕产所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