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1节(2 / 3)
“郡守,郡中多处有贼子造反,短短时间之内就聚集了数万人,凶焰滔天,这可怎么办啊?
是否要上报朝廷?”
崔毅眼中闪过一丝惊慌,上报朝廷那肯定是不行的,现在刚刚开始变法,就搞出这么大的事情,岂不是显得他很没有能力?
那以后他还怎么升迁?
区区一些流民武装而已,镇压不过是易如反掌,和朝廷以及大族比起来,这些普通的流民战斗力实在是太弱了。
于是当即愤怒道:“这些贼子,当今圣人治世,降下甘霖,不思报国忠君,竟然反而起兵造反,速速使郡中兵前往镇压。”
等到使者走出,崔毅踱步沉吟了一番,又对自己的亲信说道:“不能浪费这些人命,这件事还是要上报朝廷。
就说有奸险贼人不愿意配合变法,竟然阴谋造反,现在已经镇压。
郡中变法正有条不紊的进行,臣一定竭尽全力推行变法,使陛下的圣恩垂及郡县之间的每一个角落,使每一个百姓都感念陛下的恩德,定不辜负陛下圣恩。
多带些礼物去送给大将军周围的人,金银、美玉、美人,前些时日,不是有商人为本官送来了吴国的美人吗?
带到长安去,为本官说说好话,本官就不相信,大将军自己是圣人,他身边的人难道还全部都是圣人吗?
还有那些宫中的宦官,都给本官送一份礼过去。”
亲信听罢离开了庭中,崔毅思索了一下,还是觉得有些不稳,然后想到了皇太后的赵氏家族,撇撇嘴轻蔑道:“一个因为女人而骤然兴起的家族,定然都是一群暴发户,只要吾稍加奉承,便能将其玩弄于股掌之间。”
心理上蔑视,但是行动上却很是重视。
毕竟那可是皇太后。
虽然总说权力是来自于下的,但那是从宏观角度来看,在一个秩序稳固的社会中,名位天然就附带着无限的权力。
就连洛氏都认真的对待皇太后的联姻请求,崔毅这个算是大汉高官的两千石,在皇太后的面前,就是一只随手就会被碾死的蚂蚱。
简直不值一提。
崔毅做事的本事或许有,但他不愿意做,因为不需要,只需要写的漂亮就可以了,然后再用好处将那些监察之人全部贿赂,不愿意接受的就搞走或者死于意外。
从一个县令到郡守,皆是如此而为,从无失手。
“这就是世道啊!”
崔毅捻须而笑,带着无限的阴冷,提笔在纸上写着,“臣毅问皇太后陛下安……”
————
及法令通行郡县,县中恶吏色厉内荏,惧豪族而恶百姓,逼之愈急,侵之愈深,豪族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富者米生脂虫,贫者无一餐之食,官衙通断,五货皆收均输平准之间,及一尺布,尚不可得,民不堪命,遂作奋起,刀兵而向。——《汉书·食货志》
东海举义!
自新政以来,长安周围就显现出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
因为长安作为帝国的首都,关中作为朝廷的腹心,大量的资源被投入到这里,其他郡县承担不起的改革费用,关中有天下输入,财政是可以负担的。
官吏多、监管严,朝廷对这里的控制还算是比较深,可以说深入县乡之间,大部分问题都能很快就反馈上来。
再加上有洛琪的亲自关注,他是执金吾,可以在整个关中追捕盗贼、察查不法、直接审判,可以第一时间就将那些意图浑水摸鱼之人拿下。
即便是有官吏想要欺上瞒下,但是在遍布关中的绣衣直指监察之下,基本上逃不脱被发现的结局。
新政就算是不能完全按照预想之中实施,但是只要释放一部分活力就足以让关中的情况变好。
可以说局面一片大好!
王莽府中,改制派的主要领袖聚集在一起,脸上满是开怀的笑意,王莽大声笑道:“关中新政推行的很是顺利啊,按照这个速度继续下去,不要说孝文皇帝的治世,恢复到素王上皇的盛世,难道还会远吗?”
众人纷纷直接大笑出声,洛琪则保持着忧虑之心,沉声问道:“不知道关东的郡县推行新政如何了,应当是比关中慢几分的。”
正说着,便有使者奔上堂来,是个颇为精干的汉子,皮肤黝黑。
有关东的上奏而来,一式两份。
虽然目前大汉的最高统治者是太后和皇帝。
但是一个是稚童皇帝,一个是满腔心思不放在国事上的皇太后。
主政的是王莽,所以奏章都直接交到他这里,需要用印时则联系皇太后,一般都是洛琪进宫去寻找皇太后。
赵合德喜欢进宫陪皇太后说话,皇太后时常在宫中置酒宴,洛琪作为丈夫自然是要随同,有时就会留宿在皇宫的客殿中,所以对宫中很熟。
王莽笑着展开一看,不过两眼就狂声大笑起来,甚至不住的拍着旁边的坐席。
见到一向守礼古板的王莽竟然失态至此,众人都好奇的看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