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4节(2 / 3)
遭遇这种士气打击,而且还是一位诸侯前来与他会盟时出事,于情于理都不能坐视不理。
若不是洛子川横空出世,他就是天下楷模,但天下俊秀袁本初,总该让天下人都看看,为何我袁本初能仅仅凭借一个虚名就闯下这偌大的声名。
想到这里,袁绍怒发冲冠,朗声道:“诸君,胶东王相前来会盟却遇难,这是不幸之事,但又不是,他为大汉尽忠,死得其所。
我等从九州汇聚在此,不就是为了用这一腔热血为大汉社稷尽忠效死吗?
胶东王相先行一步,太平贼军先胜一场,难道就能让我等有丝毫的退却吗?
擂鼓聚将,为胶东王相复仇。
为陛下尽忠,剿灭太平,兴盛汉室!
难道不就在此时吗?”
袁绍的声音震耳欲聋,满脸的大义凛然,刘玄德望着眼前这个威势凛凛的袁本初,真觉得他是世间少有的大英雄,忍不住高声道:“本初公高义!”
“本初公高义!”
众人无论心中到底怀着何种心思,但此刻堂中却齐声大作,“剿灭太平,兴盛汉室。”
————
帝颁诏令,乃举二十八路诸侯勤王,合围荥阳,甲兵百万,声势震动,后汉百年未见之盛景,角略无惊慌意,反率军而进,击胶东王相,出军祭香,杀胶东王相得返,香火未熄,犹探囊取物,不外如是。——《汉末英雄记》
人心浮动有间隙
太平军得胜而归,一场酣畅淋漓的大胜让众渠帅以及整个太平军都颇为振奋。
洛霄知道勤王军不可能坐视,定然会有所动作,于是派人去探查勤王军的动向。
英侯洛子川率领着大军走到荥阳东北,准备和无双侯洛空去打交叉配合。
京县。
在荥阳以南,袁绍以关东南路盟主的身份登台誓师,纠集八大诸侯,其余诸如刘备这样颇有实力,但是却不够资格名列诸侯的有十数个,若以实力来算,这一路就有二十诸侯。
“袁绍,本是公侯冢子,寡微之人,承蒙诸公不以卑鄙,委我以盟主大任。”
高台之上,袁绍中气十足,朗声道:“如今以大义号召四方豪杰勇士,晓谕天下的义士:
自世祖光武皇帝再受命以来,汉统的衰微,再没有超过此刻了。
陛下性命受到的威胁,再没有超过此刻了。
海内遭受的混乱和杀戮,再没有超过此刻了。
阴阳逆转,秩序不存,九州之中,生灵涂炭,再没有超过此刻了。
诸公有出身边郡草莽之人,有出身经学士族及寒门,但都是大汉的忠臣。
今日歃血为盟,不提出身,但以忠心及功劳而论。
进剿太平,振作汉室。”
一听这话,公孙瓒瞬间就有些不满,当年在洛阳的时候,他和袁绍的关系就一般,此刻袁绍这一句边郡草莽之人,瞬间就让他忍不住发火。
但听誓师之地已经开始齐声众喊,心知现在不是和袁绍起冲突的时候,只能低声和刘备愤怒道:“边郡草莽之人,这袁本初是在说谁?”
刘备闻言连忙安抚道:“兄长乃是世宦两千石的望族,这边郡草莽之人定然不是指兄长,恐怕是我刘玄德这样的人吧。”
公孙瓒神情稍缓,但还是愤怒道:“玄德你是汉室宗亲,如何能是边郡草莽,这袁本初仗着出身经学豪门,一向看不起我等边郡望族。
看看人家洛氏,千年望族,百家源流,什么经学盛典没有,这样的天下第一世家都从未对我边郡望族有过丝毫的歧视,当年我到昭城去求学,得知我是幽州公孙氏,洛氏公子还大大赞扬了我公孙氏一番。
而且他不过是个庶子出身,又有什么值得骄傲的。
看此次勤王,我公孙瓒一定要立下最大的功劳,狠狠地打袁绍的脸。”
刘备闻言只能再做安抚,心中则暗自苦笑,这袁绍袁本初和他这位兄长公孙瓒,都有才能,但都各有缺点。
袁绍有些眼高于顶,看重出身,这倒也不能怪他,现在都是这样的。
唯一不看重出身的就是洛氏,但洛氏之所以不看重是因为,在洛氏看来没有区别。
况且,士族豪门尚且还有子女嫁娶寒门贵子,洛氏上一次嫡女外嫁,已经可以追溯到前汉冠军景桓侯了。
公卿易得,洛女难求,这是百年后汉所流传的一句俗语。
袁绍过于看重出身,不过是个英雄,而且就算是他不重用寒门,但对大业的影响其实并不大。
公孙瓒的缺点就比较严重了,他心胸不太宽广,不过是一些模棱两可的言语而已,竟然能如此记恨。
在刘备看来,能办成事的人才最重要,多交朋友才最重要,把朋友搞得多多的,让投奔自己的人能物尽其用,如何能大事不成呢?
不过好在公孙瓒还是知道大局为重,没有在这个时候和袁绍起冲突,否则刘备还真的不知道应该怎么办。
现在最当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