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7节(2 / 3)
生养,但是许多人因为权位渐高,就漠然生民之生死,这样的人,我与他道不同不相为谋。
你不一样,有一颗少见的仁心。
我思虑你出身卑微,虽然是汉室宗亲,但却是真正的寒门子弟。
人在卑微时,有一颗仁心,这不稀奇。
但日后成为权贵之后,万望谨记今日之大愿,万望谨记今日之志向,我不希望看到你日后变成皇甫嵩或者那茫茫多的勤王诸侯一类。”
刘备万万没想到无双侯洛空竟然会对自己说这么一番话,两人相交的时日并不算是多,这番话实在是有交浅言深的嫌疑。
但是正因为这样,刘备才更加听出无双侯洛空对自己的看重和期望,尤其是最后一句,无双侯洛空竟然用太尉皇甫嵩以及勤王诸侯来和自己作比。
刘备又能说什么呢?
他带着丝丝苦笑道:“我刘玄德不过是个卑微的小吏罢了,天下之间没有名姓,四海之内没有声望,又何德何能与诸位勤王诸侯相提并论呢?”
洛空闻言却狂笑起来,他指了指自己,然后对刘备笑道:“邦周之时的旧事我就不提了,你们都是冲阵的猛将,史书应当是没有读过许多。
就说大汉之事,韩武穆从一介白衣一跃而起成为高皇帝的大将军,丞相贾谊短短数年就直升任三公九卿。
这种事数不胜数,关键就是要有能力,还要有贵人赏识。
你刘玄德难道没有能力吗?
我洛空难道还算不上贵人吗?
这一战最多一年就能结束,若是你能不死的话,一年之后你就是两千石的太守,凭什么不能和那些勤王诸侯相提并论呢?
那些勤王诸侯也不过就是一些两千石而已。”
洛空能不能算得上贵人?
当然算!
他若是不算,那整个天下都没有几个人有资格,这霸气的一番话,竟然让刘备有些激动起来。
又是深深地躬身作揖,朗声道:“君侯,备明白了!”
关羽和张飞见到无双侯洛空竟然这么赏识自己大哥,眼中纷纷冒出惊喜之色,有无双侯的提携,恐怕大哥很快就能功成名就了。
赵云出身冀州,本就对洛氏颇有好感。
现在又听到洛空称赞刘备有一颗仁心,他也是那种非常仁义的人,不禁对刘备的好感愈发深刻,决定再看看,如果刘备符合自己标准的话,就拜为主公。
————
龙武三年,帝念无双忠武侯功大恩重,加封忠武王,又谓太子及群臣曰:“朕常思忠武王,惟贤惟德,能服于人,惟仁惟义,能得人心,太子勉之。”——《季汉书·宣烈本纪》
二洛终相见
汉廷与太平军双方都洒出了大把的斥候,各自见军容齐整,骑兵连片,无数营帐整整齐齐列在山川城池之间。
身处外围的一些零散军队已经开始交手,双方之间你来我往,争夺着一些比较关键的区域,相互之间产生了一些可以忽略不计的损伤。
双方互相用计试探了不短的时间,这些试探主要就是判断辎重的运送路线以及两军的储粮地。
在得到储粮地之后,就要判断粮草使用速度,粮草运输的节点,断掉粮草永远都是战争获胜的不二法门。
如果能够在粮草即将耗尽前,将新运来的粮草烧掉,军队就会缺粮。
这个烧粮的时间不能早,也不能晚,因为粮草被烧的消息是需要时间来发酵的。
早了得知粮草被烧,就会改变决战的时间,抓紧时间运来新的粮草。
晚了更不用说了,和不烧没有什么区别。
所以一定要在决战无可避免开始的时候烧掉粮草,这样没有后续粮草供应,大军顿时就会军心涣散,甚至领军大将直接投降也说不准。
但经过一段时间的试探。
证明了双方都是聪明人,不存在彻底的碾压,在战争不进入到白热化阶段时,单纯的凭借计谋,是获得不了一场会战的胜利的
洛霄对这样的结果认为比较正常,毕竟对方是整个汉廷的英杰。
当年先祖武公能带着洛氏参谋团打白起,将白起最强的军略按死。
现在汉廷对面的英杰集合起来,不会比当年的参谋团差,甚至还超过当年的参谋团,自己一人之计又怎么能比得上那么多人呢?
洛霄虽然自认天下无敌,但依旧不会小觑天下人,这天下的英才犹如过江之鲫。
这些时日以来的试探证明了这一点,汉廷军中有军略顶级的人才。
试探结束,那便放手一搏吧!
不交手时,能将自己的缺点防护的这么严密,等到开始交手之后,不能面面俱到,自然就会将缺点保留出来。
到了那个时候,就要看到底是谁能先抓住一闪而过的机会了。
统率着大军的洛空,永远半藏身在黑暗之中的贾诩,摩拳擦掌想要立下功劳的刘备,重新整装待发的公孙瓒、袁绍和曹操,还有要与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