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4节(2 / 3)
际上天下各个州郡之中的士族都有刘氏分支。
这一点就连洛氏都比不上,只有刘氏把诸侯王封到了各地,然后留下了无数的分支家族。
世家大族则不同于寒门,大部分世家大族是只愿意做投资的,成了继续富贵,没有成功就献祭家主,家族总是没事的,像袁氏这种亲自下场的极少。
洛楚微微皱眉。
按照桥巍所说,现在吴郡形势,外地军阀的入主是不可避免的,但军阀入主,肯定不是来做傀儡的,势必要带着自己的势力,至少要制衡当地士族。
袁绍起家就是颍川士族的帮助,曹操是袁绍的小弟,同样得到了颍川士族的相助,颍川士族到了河北,自然就会抢占河北人的位置。
不过袁绍能力强,平衡做的好,河北士族掌握从事系的官职,颍川士族的首脑荀谌担任谋主,而且在袁绍的调和之下,可以力道向一处,都得到好处。
士族的实力很强,但实际上又没有想象中的那么无所不能,在不掀翻棋盘的前提下,士族基本上是不会输的,但一旦军阀决定掀翻棋盘,士族最好的结果就是两败俱伤。
就算是袁氏这种顶级豪门面对董卓也要伏低做小,因为董卓随时都可能将整个袁氏扬成灰,声望再高,门生故吏再多,人没了,都是虚的。
桥巍所担忧的就是如果遇到能力不强、残忍嗜杀、没有远见的军阀,那吴郡士族就惨了。
要么是把本地士族大杀一通,要么是政局倾轧,无论那一种,六姓都一定会损失惨重。
洛楚有一点点猜测到,桥巍要么是想要让他来做江东之主,要么是希望通过洛楚来联结六姓,对抗未来侵入江东的军阀。
最终选择一个有远见能合作的跨州连郡的军阀,换句话说,桥巍希望洛楚来做扬州牧。
他知道洛氏不王,但做扬州牧不一定就要去争夺天下,比如交州刺史,谁会觉得他会来争夺天下?
守土安民即可,等到中原鼎定,直接投献就可以,这样扬州就不用遭遇战火,无论是士族还是百姓都能够保全。
不仅仅是吴郡士族这么想,天下大多数士族都是这么想的。
只有关中、三河、汝南、颍川、河北这几个地方的士族总是想着辅佐圣主,一统天下。
洛楚沉吟着,桥巍知道洛楚肯定能猜到自己的意思,眼前这个少年的聪慧他实在是太清楚不过,数年前就已经有奇计,这几年学习之后定然更加恐怖。
“世叔,您的想法,小侄大概知晓了。
但江东与荆楚不同,想要在荆楚成事,就要控制益州以及汉中,单独荆楚是不能成事的。
而江东不同,一旦得到了淮泗再加上江东,这里是能够成就帝王的基业啊!
自春秋战国时,淮泗一直是各路诸侯争夺的要害所在。
但凡是夺到了淮泗的诸侯,绝对不会顺势北上争夺天下,而是一定会顺淮水而下江东,要求江东臣服。
若是江东反过来控制淮泗,那江东恐怕就不仅仅局限于守土安民,而是要北向争夺天下了。”
桥巍闻言深深叹了一口气,他不得不承认洛楚的分析是正确的,他之前的想法还是有些太简单了。
————
楚下江东,桥巍迎之,二人坐论,桥巍以江东战和问之,楚纵论九州,断然曰:“豪杰士坐断东南者,战不休也!”——《吴书·豫章郡公世家》
大幕落下,章开启(卷末)
江东风物的确不同,仅仅来到这里几日洛楚就有了很明显的感觉。
最大的不同,就是江东更飘逸洒脱,这里的人对容貌风姿更为在意,比中原更喜欢品评士人,不仅仅是品评儒家士大夫,佛道之人同样要飘逸潇洒。
道教本就追求自由升仙,佛教则大幅度修改了佛经,总之修改完之后,佛教成为了一个和西域佛教完全不同的东西,称之为“心宗”或者“自然宗”很合适。
江东士人喜欢夹杂着佛道的理论来解释经学,一个典型的中原士人来到这里,大概会觉得很神奇。
又是一日天光破晓,洛楚沐浴完毕,身着青色宽袍大袖,这服装倒不像是儒生服饰,看着倒像是儒生服饰和道袍结合之后改良的,穿起来颇有风流之相,在如今的江东士人之中非常流行。
桥巍坐在正堂之中,他的夫人是楚氏贵女,同样坐在堂中,洛楚从侧门走进,他肤色天生白皙,年纪又小,风度翩翩,颇有风流雅致的意味。
楚夫人不等桥巍说话便眼中带笑,出声赞叹道:“真不愧是主家麒麟儿啊!
数遍我桥氏,哪里有这样标致的人物呢?”
洛楚一听就有些脸红,麒麟儿这称呼他可真是不敢担当,他的大伯父洛霄那样的人杰才是洛氏的麒麟儿。
他不过就是一个略有些天赋的平平无奇的洛氏子罢了。
洛楚走上去前拜见桥巍和楚夫人,这还是楚夫人和洛楚第一次见面,先前几日,恰好是还愿时,楚夫人在道观之中未曾回来。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