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5节(2 / 3)
夫君你有领兵的本事,但不够强,远远不如五哥,他最多给你赐下一个光禄勋、御史大夫之类的差遣。
在如今的乱世,天下的门楣都要在战场上得到事功,这种差遣又有什么用?
我们坐守江左,经略江南,如果能成春秋吴国之势,那时以国而降,他不赐下一个世袭镇守郡王之位,如何能安江左人心。”
洛景成听的一愣一愣的,他当然是懂这些的,但洛玄夜不是自家夫人的亲五哥吗?
洛玄镜轻拍他一下,笑道:“别愣神了。
老祖宗说了,让我们洛氏子女守望相助,在新王朝中,努力的往上爬,多拿爵位,多拿实权的位置。
但没说要怎么守望相助,五哥在内,我们在外,正好。
而且老祖宗说了,为了配合家族未来的融合计划,要扩大嫡系范围,改革家族内部婚姻制度。
这是什么意思?
这是圣痕规则的改变!
我们的孩子有圣痕,孙子没有圣痕的局面,可能会改变。”
洛景成人都懵了,前面的他还理解,但最后这几句?
他急声问道:“夫人,这圣痕规则不是素王老祖定下的吗?”
洛玄镜颇为诧异的望了洛景成一眼说道:“夫君,你读书不认真啊,圣痕可不是一开始就有的,文公老祖上一世就没有圣痕。
而且在家族所有的长辈中,有三个人是特殊的,文公老祖,洛神老祖,昭圣王老祖。
这其中又以文公老祖最为特殊,尤其是此次转世降生,他所拥有的权能是我们所不能想象的。
老祖降世可不是简简单单来辅佐新王朝成龙的,他老人家要做的事太多,所有事都要配合他老人家的计划,包括家族,还有我们,都要安排老祖宗的计划去做事,我们玄字辈这一代,那种过往的自由一去不复返了。
旧洛氏的那一套被文公老祖抛弃了。
夫君,努力吧,在新的秩序中,用勇敢和智慧来体现出价值。
给五哥的回信,我来写,夫君你准备联络江南士人吧,那些有大志的人杰,不愿意投靠我洛氏,但总有只愿守一家一姓平安的人。”
洛景成脑子里还是过往中原王朝的那一套,是旧洛氏运行了一千六百年的规则。
“天下事在天子,在洛氏,天子新则天下新,洛氏新则天下新,改造洛氏,便是革新天下的第一步。”
这是洛苏在凛冬城对所有洛氏嫡系说的话,所以这次出现的洛氏子,会如此不同。
……
随着洛玄星进中原的诸洛氏子,已经分别离开了军中,其中有两人往关中而去,对于洛氏子来说,基本的判断都没有问题。
未来能夺取天下的不是关中就是中原,洛玄夜在李唐,这对于他们是相当有吸引力的一件事。
他们不像是洛景成和洛玄镜,家大业大,是江南大阀。
他们孑然一身,自然要去最有前途的势力。
河北窦建德也颇被看好,尤其是他治下的河北,以仁德治政,老祖宗对窦建德的评价也不低,这让几个洛氏子很动心。
对于这些子嗣的选择,洛苏并不做干涉。
游历天下这么多年,他只在窦建德和李世民身上见到了真正的王者相。
那未来谁能让他襄助,就看狭路相逢,谁能得胜了。
李世民再优秀,毕竟不是李唐的掌舵人,而且他经常冲锋陷阵,说不准最后就意外死在战场上,李唐和赵国之间,最后鹿死谁手,还真的说不定。
……
当得胜归来的李世民到达长安城后,已经知晓浅水原之战结果的长安百姓站在直道的两侧,欢迎着凯旋的大军。
“秦王!”
“秦王!”
大唐精锐的骑兵踢踏踢踏的跟在他身后,洛玄夜一身明亮甲胄跟在李世民身侧,左手依旧时时刻刻摸在腰间,只需要一个刹那,他就可以拔刀出鞘。
这是李世民第一次感受到,这种直接的反馈在自己身上的称赞。
这一次不是大唐的胜利,而是大唐秦王李世民的胜利!
他脸上满是振奋的颜色,他喜欢这种军事上得胜凯旋的感觉,手中的缰绳忍不住握紧,白蹄乌仿佛感受到了他的情绪,放慢了脚步。
明眼人都能看出来李渊的欣喜,他简直毫不掩饰自己对李世民的喜欢,这样一位能冲锋陷阵的儿子,箭术高超的儿子,是李渊的骄傲。
他拍着李世民的肩膀,向群臣大笑着回忆感慨着,“遥想当年,朕求娶太穆皇后时,用两支箭,射中屏风上的孔雀双眼。
现在秦王的箭术,就是得到了朕的亲传啊!
若是没有秦王,此战我大唐将会遭到何等惨重的损失?”
之后的封赏以及刘文静等人的奖惩,都暂时按下不表,现在李渊只想抬举李世民,借着这件事,让李世民逐渐走上大唐军事统帅的道路。
李渊自己是不愿意出去打仗的,他自认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