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1节(3 / 3)
最顶级。
现在洛玄夜担任太子太师和太子太保,就注定要和太子有一定的关系,在这种情况下,很快一项新的任命就下来了。
洛玄夜的嫡长子洛君成,进了东宫陪太子李承乾读书。
洛君成日后一定是太子的班底,这是毋庸置疑的,又有洛玄夜保驾护航,再加上长孙皇后的地位,和李世民和长孙无忌的信任。
李承乾的太子之位,比他的大伯父可要稳妥的多了。
————
贞观元年的大幕落下,我们或许不能仅仅根据一年的执政来下一个定论,但事实是,仅仅贞观元年,李世民和他的宰相,所面对的种种挑战,几乎都交出了一个完美的答卷。
在这一年中,唐朝不仅仅确定了未来几年的大政方针,还颁布了科举制度这个影响深远的选官制度。
久经战乱的百姓,在天下一统后的第五年,终于感受到了来自中央朝廷的恩泽雨露,从某种事实上来说,直到贞观元年,大唐终于开始承担一个大一统王朝所应当承担的责任。
这个局面直到贞观三年,开始结束,这是下一节的内容。——《唐帝国兴衰史》
李靖 李绩进京!
贞观元年末尾所发生的波折中,一件不大不小的事情,便是突厥的入寇。
如果是让李建成或者李渊来应付的话,或许会有所困难,甚至造成难以想象的后果。
但对于李世民来说,这并不是一件极其值得担忧的事情。
因为他和突厥人打了十几年的交道,对颉利可汗其人和突厥其部族,再清楚不过。
正如洛苏在草原上就做出的判断一样,李世民认为冬突厥的实力虽然强大,但是“突厥,戎狄也,其不类故鲜卑夏化,有先匈奴之状,目光短浅,喜爱财货,而无长久之计,我以小利贿其首,以威严摄其魄,其必畏缩而退。”
从战略上,李世民是看不上突厥颉利可汗的,他认为突厥远远不如当年汉化的鲜卑强大,只不过和当初的匈奴一样而已,再加上颉利可汗不是英主,所以大唐可以等待。
事实果然如同他所预料的,颉利可汗根本就没有意识到大唐已经不同于过往,依旧用曾经的态度来对待大唐,给大唐休养生息的时间。
李世民仅仅用金银布帛就让突厥退兵,殊不知对现在的大唐,最重要的东西只有粮食。
至于金银布帛这种只能让个人享受的东西,“先在突厥汗廷中待几年,不日必将取回。”
话这么说,李世民当然不是精神胜利法,他转过头来就开始练兵,要报仇雪恨。
他甚至直接在皇城中练兵,乃至于亲自进入士卒中。
要知道宫廷里面一向是不让带兵器进入的,但现在光明正大的在殿前习练兵戈和箭矢,李世民亲自教授士卒射箭,至于洛玄夜、尉迟恭、秦琼、程咬金这些十二卫大军统领,更是出入军中。
自然有宰相劝谏,但李世民直接毫不在意的说道:“朕诚心待诸将士,诸将士又怎么会伤害朕呢?”
≈lt;div style=≈ot;text-align:center;≈ot;≈gt;
≈lt;script≈gt;read_xia();≈lt;/script≈gt;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