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37节(3 / 3)
————
贞观十年元月,上封蜀王恪为燕王,授安北大都护府大都护,都督安北大都护府诸军事,又以天可汗敕燕王为第一烈日可汗,统率漠北诸可汗,使持节,如天可汗亲临。——《唐书·太宗本纪》
燕王十二部
朝堂上,对于李世民要让李恪出镇安北大都护府这件事,争吵是非常激烈的,即便这是国师提出来的建议,但不赞同的人依旧很多。
有人甚至直接问李世民道:“陛下难道就不担心日后,受封漠北的宗王造反?”
李世民早就知道魏征等人会这么问,因为他也这么问过洛苏。
于是他便直接用洛苏回答他的话回道:“如果有朝一日漠北宗王能造反,那证明朝廷已经控制不住漠北,就算是没有宗王,也会有其他人南下。
朕的儿子可靠,还是不知道哪里来的人可靠?
周朝的诸侯为国藩篱,至少也经过了四代才渐行渐远,诸位爱卿认为呢?”
洛苏的回应很巧妙,既然你用未来必然发生的事来议论现在的政策,那我也用未来必然发生的更差的可能回应你的问题。
受封漠北的宗王会不会有朝一日出问题,如果收回权力不及时的话,一定会,所以要搭配流封建,实际上即便是流封建也不能保证安全。
因为几十年已经足够镇守漠北的宗王打造的如同铁桶一般,让中央插不进手去。
所以魏征房玄龄的等人很正确,没有错。
但,就算是没有宗王,大唐就不会有北境的边患了吗?
不会的,大唐的北境边患是注定的,只不过是敌人是谁的问题,就算是草原上的游牧进了中原,照样要面对北境边患。
李世民想明白这个问题后,就自然而然的产生了肉烂在李氏锅里的想法,就算是有一天大唐要再面对北境边患,他希望是两个自己的子孙,而不是一个外姓的人。
当诸位宰相都想明白李世民所想的时候,所有人都闭上了嘴。
……
≈lt;div style=≈ot;text-align:center;≈ot;≈gt;
≈lt;script≈gt;read_xia();≈lt;/script≈gt;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