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请收藏本站网址:ahshuwu.com

第221章(1 / 2)

加入书签

弘晳闻言如蒙大赦,连忙窜下炕:“阿玛额娘好好玩儿,儿子回屋读书。”

李瑾乔还想揪着儿子,被胤礽拦住:“弘晳也九岁了,叫他去忙自己的事吧。还是说,乔乔不愿跟我玩牌?”

李瑾乔讪笑。

倒也不是不愿意。就是每回输得太惨,满脸贴满小纸条,她不要面子的吗!

毓庆宫就这般嬉笑打闹,一派祥和地过了个好年。

等到正月出去之后,康熙才将胤礽召去养心殿,细细问过江南此番时疫的一应事务。胤礽自然据实以告,连同底下人改良出的许多小策略一并讲了,并不居功自傲。

康熙靠坐在榻前听着,时不时点点头,静静注视着儿子。

这便是大清的皇太子啊。

他不得不承认,当放下成见之后,保成远比他预想的还要出色。回首过往,他曾经做错了许多错事,再不能一路错下去,走一条完全无法挽救的□□了。

这些念头一瞬间晃过。

帝王终于露出个释然的微笑,道:“你做得很好。汗阿玛老了,身子和精力都不行了,往后的朝务,还得要你逐渐接手才是。”

胤礽静默,甚至怀疑自己方才是听错了。

很快,太子爷就知晓了康熙的诚意。

从四十三年的初春开始,一应祭祀农神、祭祖谒陵、王公大宴等露面的差事,全都交到了皇太子头上。除此之外,康熙还提拔了几个江南的官员来京师,竟像是主动为胤礽争取九卿六部的归属效忠。

从前要他处理的一箩筐鸡毛蒜皮小事,这回都被派发下去,叫年轻的贝勒贝子们帮着分担练练手。

而正经涉及到权力、金钱的政务,终于被帝王托付给了储君。

这些转变来的突兀又招摇,叫满朝文武心中都起了疑。毕竟,皇上先前可是处处防着太子爷,对储君能束则束,怎么会忽然之间态度大变。

这中间定然发生了什么。

最先跳脚的,自然是从根本利益上与胤礽有冲突的老满洲们。

然而,叫他们谁也没想到的是,没有了康熙的疑心与束缚,皇太子就仿若卸去了枷锁的头狼苍鹰。他有帝王权谋心术,雷霆手腕;亦能洞悉人心,瓦解同盟。却偏偏斗到老满洲们将要落败时,便收了手。

好像在说:“孤不屑政斗,亦不愿朝廷四分五裂头破血流。孤就站在这里,要你们落败之后俯首称臣,兴国安邦。”

摆平了老满洲的为难之后,胤礽还没来得及向康熙禀报,老皇帝便做了一个决定。

“裕亲王福全,对朕有莫大兄弟恩情。福全走后半载,朕夜里时常梦到他,心中甚为想念,是以想要迁居景阳宫小住,以此悼念亡兄。”

其实,康熙一开始是打算搬去景仁宫的。但赫舍里显然不愿要他,便改去了东北角的景阳宫。

胤礽有些不解。

景阳宫对应艮位,其道光明,是以才会被命名为“景阳”,取景仰光明之意。康熙二十五年大修之后,汗阿玛将景阳宫做了藏书阁,后院正殿便成了内廷的“御书房”。

换言之,这地方读书小憩是没问题的,但要久住,怕是不方便。

他索性直接问出口。

康熙笑道:“无碍,正好有些书要重读,朕就住在后殿。”

这件事只得随了帝王的心意定下来。

胤礽又顺势建议:“汗阿玛,儿子想将十三弟从贝勒府中放出来,叫十四弟也赶回京师过个中秋。他们都尚且年幼,并非故意与阿玛作对。还请阿玛给个机会,重新来过吧。”

康熙坐在暖阳下咳了一阵子,等着喘息渐渐平缓。

他打量着儿子目中的诚挚之色,不像是勉强,这才欣慰道:“你作为兄长愿意宽和以待,这很好。只是有些事还需契机要他们看清,先不急,等朕……”

他又咳起来,胤礽终于忍不住上前,帮着阿玛轻抚后背。

便听康熙又接着道:“等朕走了,你再将兄弟们一个个召回,给予该有的尊荣赏赐,他们也不会再翻出天去。”

“我大清,需要贤明、善用人的君主,也少不得于家为国的皇室子弟出力。”

“保成啊,将他们托付给你,阿玛很放心。”

……

从养心殿出来,胤礽脑子里还晕乎着。

汗阿玛有多少年没有这样跟他说过话了?已经……有些记不清了。

他今年刚过而立之年,处事待人愈发成熟稳妥。可是,乍一听到多年未曾听过的夸赞与信任之言,还是高兴的像个头一次吃到绰科拉的孩子。

他试图掩盖住这份欢欣雀跃,却很快就被李瑾乔看穿了。

“爷,今儿个有什么好事吗?”唇角上扬,简直都要咧到耳朵边上去。

胤礽连忙收敛表情,矜持道:“没什么,只不过得汗阿玛两句夸赞罢了。”

李瑾乔:“……”

要不您还是照照铜镜再嘴硬吧。

毓庆宫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