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7节(2 / 3)
,但迫于导演的淫威,最终还是去海边拍了。
他说:“能控制并不代表全部,这是拍电影的乐趣之一;我觉得韩国同行的表现,有点太过了。”
方沂由于片子正要在韩国卖,不好批评韩国同行,怕激起了民族情绪,于是和稀泥:
“韩国拍电视的时候,据说是边拍边放,为了保证效率,他们这么做是没什么问题的……”
是枝裕和以为方沂在嘲讽他,没想到方沂又说:
“但是在电影里面,由于影院的设备和家用设备完全不是一个级别,这点音轨不匹配的细节最终会被耳尖的观众发现,成为一个遗憾……我想电影之所以能从不要钱的电视那吸引到人,正是因为精益求精,提供了电视无法提供的视效,这视效当然也包括了音效,观众愿意为这份‘完美’付出票钱……”
看起来好像是枝裕和反而在赞同方沂。
初战方沂大胜。
遗憾的是,之后就不是这样了,是枝裕和开始疯狂冲塔,方沂只能把和稀泥进行到底,气势上输了几分。
是枝裕和对日本国内长期没有“电影专项发展基金”开炮,认为这个金额韩国是34,大陆是5,法国达到了恐怖的11,而日本是零。
他认为非好莱坞的电影生产国应该提高这个税收,抵抗老美的文化霸权。
之后又把话题带到电影界的性丑闻和制作环境——即底层场务的工作环境恶劣。
但是没关系!方沂醒悟了,他也可以批评日本影坛!他和是枝裕和两人一唱一和,在座谈会的最后二十分钟,共同得出日本电影药丸的结论!
台下的摄制组来自于nhk,这一期访谈将会做成纪录片,从电视台人员的脸上,显然他们都感受到了悲痛:亚洲独一档的青年导演,以及本国的年轻俊杰,同时对本国影坛发出了告诫,他们的论证过程都是缜密的,提供的数据都是一手可信的。
是时候塔塔开了!那些只知道制造丑闻的老家伙们!
是你们挡住了年轻人前进的步伐。
方沂在后半段那种想说而不能说的“李安”式表情,则被理解为善意的怜悯,这进一步刺激了小日子的自尊心。
日本人失掉自信力了吗?
座谈在业界传的很快。
方沂拍摄尼康广告的最后一天,头一次见到偶像的导演庵野秀明很沉默,也许是因为听说了那场座谈。
和方沂合作的机会难得,正如他当年和宫崎骏座谈时,他感到灵魂上“战栗一般的享受”,为此,他连呼吸都曾反复练习。
真正的天才在哪里】
广告主题很简单,是对《情书》电影的再模仿:方沂身穿咖啡色的大衣搭配浅蓝色的围巾,马丁靴,眼神古井无波……最重要的是那一副眼镜。
制作组精挑细选了一副复古圆框眼镜,戴在方沂的身上,并让他找扮演“尹川”时候的神态,让他在漫天大雪中随时挂着一副忧郁的样,从而成功还原出一个形象上更成熟的“尹川”。
他手里拿着的相机是尼康d7000,10年上市,当前的一代神机,吊锤新垣结衣所代言的佳能同级别产品。
为了在东京找到合适的雪景,整个拍摄现场搬到了富士山上。十月份正是所谓“初冠雪”的季节,山麓的气象部门首次观测到山顶附近堆叠起的积雪,而秋天的枫叶还存有零散的几片,分布在现场周围,点缀出一缕缕暗红色,让人情不自禁的想出门,这无疑是极好的构图。
尤其是镜头里的人是方沂。
他不仅仅是拍的专业,而且到了别人场合不指手画脚,完全按照设计的脚本演出,这让庵野秀明很满意。拍摄过程也很迅速,只花了两个多小时,庵野秀明便宣布说:
“收工。”
众人于是搬着器材下山,但走的很慢,像是不够尽兴的游客。
庵野秀明仰着头,问方沂:“方桑,你认为这个脚本怎么样?会不会太过于素朴……但我之所以这样拍,反其道而行之,是相信你的气质足以打动观众。”
方沂当然觉得不错,罗列了几个让他觉得不错的原因。
日本电视广告产业高度发达,在广告创意方面全亚洲数一数二,为了在短时间内争取到观众的注意力,往往会设计出比较炫酷的镜头,或者说有反转力的情节。
但庵野秀明的脚本很安静:
方沂漫步在富士山的雪道,他不断举起相机拍摄美景,每次他按下快门“咔擦”一声,广告就把当前的画面定格,截成一张相片;相片内容却不是他拍摄的富士山景色,而是他本人自己。
显然,他被人偷拍了。
照片一张张的出,每一张内容都是方沂拿相机,他站着、蹲着、半躺着,捡起枫叶……
最后他终于意识到有人在偷拍自己了,对镜头皱眉,因为发现了什么,忽的微笑起来。
镜头拉远,原来拍摄者也用的尼康,方沂的身影被刻意模糊到只剩下一团咖啡色,渐渐的靠近拍摄者——他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