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 繁体
请收藏本站网址:ahshuwu.com

祥瑞:王莽和他的时代(出版书) 第14节(1 / 2)

7  三种类别的概括,见王葆玹:《西汉经学源流》,第五章。

8  祫,就是合。祫祭涉及的立庙、毁庙等制度较为复杂,此处简略概括,姑不赘言。

9  史皇孙是汉宣帝的父亲,但没有当过皇帝,所以祫祭的时候可能不会摆进去。

10  这里说的五帝,和逐渐形成的“三皇五帝”的五帝颇有不同,是秦地本土神祇。而刘邦选择黑帝,是为了继承秦的“水德”,因为水德尚黑。

11  东君是日神,云中君是云神;八神是今天山东地界的八个神,包括天、地、阴、阳、日、月、兵和四时;房中大概是房子的神,堂上大概是门神灶神一类。

12  此事不载正史,见《西京杂记(外五种)》卷二,第19页。

13  《汉书·礼乐志》。

14  也有不少观点认为汉成帝“绥和改制”具有强烈的实际意义,但考虑到汉成帝很快去世,这一改制在当时应该没有产生太大的影响。

15  《汉书·哀帝纪》,第345页。

16  《汉书·谷永传》,第3467页。

17  居延汉简有“太初元将元年六月”的简文。转见辛德勇《建元与改元》。

18  有观点甚至认为,这场改制是刘欣的帝王权术。袁青《西汉中后期的禅让思想探析》一文推断,刘欣故意开启此次改制,又故意在一个月后以改制无效果的名义取消改制,目的就是证明儒家关于汉室中衰的谶言是错误的;见《江汉学术》第33卷第5期。此说缺乏足够史料支持,但刘欣从头至尾把控改制的看法是妥帖的。

19  陈侃理:《儒学、数术与政治》,第110页。

20  葛剑雄:《西汉人口地理》,第32页。

21  刘子张年轻时,当时的舂陵侯可能是刘敞的父亲刘仁。

22  亨,即烹。

23  刘仲应是没有留下姓名,刘仲就是刘家老二的意思。

第二章 元始元年春正月:安汉公

王者德泽

旁流四表

则白雉见

——《春秋感精符》

一、仓促之夜 1

1政治的决断时刻

再受命的努力失败后,不久刘欣就死了。

回到刘欣之死的那天晚上……

守着皇帝的遗体,拿着传国玉玺和绶带,董贤握有了至高权力的象征,成了此时此刻未央宫里最具权势的人。他对自己下一步的使命或许有所领悟。这是他封锁消息,不情愿让太皇太后出来主持局面的原因。

更何况,他身上那一串头衔,各个都掌握着重要权力:

高安侯是爵位,说明董贤是汉朝的上层贵族,有食邑,能世袭。汉朝的皇帝要想登基,首先得成为太子,或是被封侯封王。当年汉宣帝以一介平民的身份入承大统,就是先被封为阳武侯,当天即以阳武侯的身份登基。

大司马,原是西汉初期和丞相、御史大夫并称的太尉,后来改名为大司马;最初是内朝加官,汉成帝时期改为正式的外朝官、“三公”之一,汉廷名义上掌管军事的最高文官。在刘欣的前任成帝、元帝时期,大司马“全权”代表汉帝处理实际政务,权力极大。

卫将军,是掌握部分军权特别是禁军的将领,这意味着董贤拥有调动长安城军队的权力。

领尚书事,并非官职,而是指董贤拥有管理“尚书”的职权。汉朝的尚书,不是后来三省六部制下“尚书侍郎”的政府部级长官,而是类似于“中办秘书”的内廷吏员,职位虽低,却是皇帝身边人,能够亲身参与政事并代表皇帝传达命令,“出纳王命、王之喉舌 ”。所以,外朝的高官如果不能“领尚书事”,权力就会大打折扣。因此,董贤的这个差事意味着他可以自由出入皇宫,决策中枢事务,代表皇帝发号施令。

还有,此时围绕在龙床周围哭泣的,基本都是董贤的人:昭仪董氏,是董贤的妹妹;父亲董恭是卫尉,掌管着未央宫宫内和宫门的保卫;内弟是执金吾,掌管着未央宫宫外的保卫,这些都是中枢要职。此外,董氏家族成员还占据了许多郎、曹之类的朝廷中级官员的位置。可以说,刘欣生前差不多就像是在董家过日子。

由此看来,刘欣对董贤确实有肉欲的欢喜,是“真爱”。既然刘姓天命转移的“客观规律”不可逆转,把天下禅让给最爱的人,不好吗?

总之,在刘欣晏驾后的这个夏夜,董贤凭借玉玺、职位和家族实力,成了未央宫暂时的主人。他还封锁着刘欣的死讯,把握着先机。

既然消息被封锁,王氏姑侄是如何知道的呢?

任何政治事件起初都是混沌的,只有具备政治品质的人,才能准确决断出谁是自己的敌人,谁是盟友。判别敌友是认清局面、把控形势的前提,而下一步,只有同时具备政治能力的人,才能付诸行动,跟随或反对谁。而不论是决断还是行动,都应当迅速,避免哈姆雷特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入库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