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 繁体
请收藏本站网址:ahshuwu.com

祥瑞:王莽和他的时代(出版书) 第31节(2 / 3)

,就诬告说冯太后在中山国诅咒刘欣和傅太后。

这件事情很可疑,因为张由是谒者,级别虽不高,却是皇帝近侍,“主殿上时节威仪 ”,很难相信皇帝会选择一个神经病担任谒者。这件事最大的可能是傅太后收买了他,让他找冯太后的茬儿。

不管怎样,张由既已告状,朝廷就不得不查。先派御史丁玄去查,抓了冯家一家子,却毫无所得;又增派一个叫史立的中谒者令去查。史立受傅太后指使,以大刑严审冯太后及其家人,死者数十人,终于有人受不住只得供认冯太后诅咒皇帝,阴谋弑君,目的是立中山王为帝。冯太后当然不承认,史立逼迫说:

熊之上殿何其勇,今何怯也。 17

冯太后一下子明白了,对左右人说:这事只有汉元帝和傅太后知道,你史立如何晓得?可见,这次是专门冲着我来的,是从一开始就设计好的陷阱。于是,她不再申冤,饮药自杀。她的弟弟宜乡侯也不得不自杀。最终,案子由经办人史立、丁玄署名,由冀州牧毋将隆领衔署名上报汉廷。

朝中有人对这个案子颇为不满。曾当过三年京兆尹、现任司隶的重臣孙宝就站出来要求重审,惹得傅太后暴怒,大骂刘欣“帝置司隶,主使察我 ”,胳膊肘向外拐,刘欣只好将孙宝下狱;尚书仆射唐林站出来为孙宝争辩,刘欣反而更加恼火,认为两人“朋党比周 ”,将唐林贬谪到敦煌。所幸大司马傅喜以傅氏家族成员的身份站出来力争,孙宝才被放出来。而那个据说是神经病的张由竟然因此事被封为关内侯,史立升迁为中太仆。强行将此案的影响压了下去。

冯太后一案对刘欣的前期执政造成了恶劣影响,朝廷内外都很同情冯太后,越来越多的人厌恶傅氏家族。这段时期发生的灾异,多数会被大家解读为傅氏家族的擅权和强势。王氏家族基本上不再被看作灾异来源了。

冯太后作为诸侯王太后,并未参与中央宫廷政治,也不构成傅、丁两家的威胁。傅太后却将她作为眼中钉拔之后快,其原因史书没有明言。这并不难理解,历史上并非所有的宫廷斗争都源于政治,很多就是私人恩怨。我们无法得知冯太后与傅太后这两个女人一辈子究竟有怎样的纠葛和仇恨,但傅太后任凭自己发泄私欲,将无辜的冯太后逼死,却放过政敌王政君,本末倒置,这绝不是政治家的素养。

冯太后一案期间,掌管宫廷侍卫的郎中令泠褒、内廷侍从黄门郎段犹站了出来,这两位都是刘欣的近臣,他们上书提出傅太后和丁太后的尊号“恭皇太后”“恭皇后”,都是来自“定陶恭皇”,而定陶只是一个王国,与其帝国外戚的身份不符,建议制定和皇族相称的礼仪,并给定陶恭皇在长安建立宗庙。

此时的“三公”丞相孔光、大司马傅喜、大司空师丹全都反对,师丹在上一次董宏提议时就反对,傅喜作为傅氏家族成员也反对,可想而知傅太后何其不得臣僚士大夫的欢心。

刘欣可能迫于傅太后的压力,但更可能是出于消除外戚专权、防止大臣挟制的长远目标,在京兆尹朱博的配合下,先罢免了大司空师丹。师丹高乐侯的爵位被褫夺,改为关内侯,朱博顶替他为大司空。朱博紧接着向傅喜和孔光发难,傅喜被免大司马,“遣就国”,离开了长安;孔光最惨,罢免丞相,收走博山侯印绶,免为庶人。

到了建平二年(公元前5年),根据朱博的提议 18 ,刘欣正式尊傅太后为“帝太太后”,几年后又更名为“皇太太后”,称永信宫,和王政君并列为至尊;丁太后为“帝太后”,称中安宫。傅、丁两家终于得偿所愿。

朱博则趁机上位为丞相。

朱博,就是多年前王莽送女人给他的那位将军。当时,他默默接受了这个女人,替王莽消弭了讥议。而今,朱博却上蹿下跳,死心塌地与傅太后结党。不久,他和御史大夫 19 赵玄共同上奏弹劾已不担任官职的师丹和王莽。理由是,当年师丹、王莽拒绝董宏尊傅太后的行为是错误的,应当将师丹、王莽都免为庶人。

朱博这么做,直接原因当是傅太后的指使,王莽把女人扔给他那件事可能也令他不快。不过,深层原因是,朱博出身“武吏”,当过亭长。他从基层一级级干上来,风格近于酷吏,特别讨厌儒生。他在地方上当刺史、太守期间,到哪儿都不任用儒生,他有一句话很有名:

如太守汉吏,奉三尺律令以从事耳,亡奈生所言圣人道何也!且持此道归,尧舜君出,为陈说之。 20

儒风盛行时,朱博却坚定捍卫汉帝国传统,强调承载汉道的是“三尺律令”,儒生的圣人之道毫无意义,让儒生们滚蛋,“等你们的尧舜圣君出现,再摆你们的道理吧”。朱博的风格和刘欣追迹武帝、宣帝的执政精神高度一致,因此才得到重用。一旦得势,师丹、王莽等儒臣自然会遭受他无情的打击。

朱博的上奏得到刘欣的支持,师丹彻底失势,被免为庶人;王莽因为王政君的面子,没有被夺爵,但是取消一切待遇,“遣就国”;两年前被王莽弹劾而被剥夺高昌侯爵位的董宏,则恢复了旧爵。

与王莽一并被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入库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