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请收藏本站网址:ahshuwu.com

第二章 乌兹别克斯坦(2 / 14)

加入书签

坦拥有数千年历史和缤纷灿烂的文化。早在70万年前,这里就已存在人类活动的痕迹。由于处在被诸多内陆国家裹挟的中间地带,乌兹别克斯坦气候温和,土地富美丰饶,放牧农耕两相宜,商贸业非常发达。数千年来,这片富饶的土地受到一代又一代军事家的觊觎,燃起了无数战火硝烟。1991年,乌兹别克斯坦共和国宣告独立,开始了崭新的历史。

◎多国交替统治时期

公元前10世纪,乌兹别克进入“铁器时代”。这个时期,聚居的半牧半耕部落逐渐发展成一个个固定的城邦,比较富裕的人家开始雇用穷人照顾自己田地,蓄养奴隶的现象日益普遍。公元前8世纪开始,出现了以城邦为领域的小规模国家,例如花剌子模、粟特等。

公元前6世纪,波斯的阿契美尼德王朝开始染指乌兹别克,将大部分城邦国家纳入王朝版图。公元前4世纪,马其顿王朝的亚历山大大帝统一了包括乌兹别克领土在内的波斯。此后,乌兹别克数易其主,经历了大夏国时期、大月氏时期、贵霜帝国、波斯萨珊王朝、突厥汗国、阿拉伯帝国、萨曼王朝、伽色尼王朝、花剌子模帝国、察合台汗国等时期。经过两千年的岁月洗礼,乌兹别克成为国际化的贸易都市,各族人民交替杂居,以伊斯兰教为主要信仰,积累了深厚的文化根基。

14世纪,帖木儿帝国崛起于中亚,将乌兹别克版图扩大到欧洲及北高加索、伏尔加河地带。帖木儿王朝时期,统治阶级重视文教,在“上行下效”的带动下,乌兹别克文化达到了空前繁荣状态。这个时期的文化成果影响了整个中亚文明,在世界文明史上也占据了重要地位。

乌兹别克大夏国时期身穿卡吾拉凯斯的女性塑像

伊苏斯战役中的亚历山大大帝,他统一了包括乌兹别克领土在内的波斯。

16世纪至17世纪,乌兹别克崛起了三大汗国:布哈拉汗国、希瓦汗国(也称花剌子模汗国)、浩罕汗国。三个汗国实力相当,起初,虽然小纠纷不断,总体也算和平共处,各汗国经济繁荣,百业兴旺,人民生活和平富足。

17世纪之后,各汗国之间逐渐开始了纷争,并分别与沙皇俄国有了外交往来。19世纪初,沙皇俄国悍然撕破和平的面纱,建起碉堡林立的“西伯利亚线”,对三个汗国展开武力进攻。1876年,三个汗国全部被沙俄攻陷。

1868年,沙俄军队进入撒马尔罕城。

从此,乌兹别克沦为沙俄殖民地。

◎沙俄殖民统治时期

沙俄征服乌兹别克后,重新划分了行政区域,县级以上的行政机构都由俄国人把持。为稳定民心,原有的行政机构和管理者多有保留,但他们有职无权,仍要听从俄国上级的命令。

为满足本国对棉产品的需要,沙俄在乌兹别克大量种植棉花,并修建铁路,方便将棉产品运回俄国。丰产棉花导致了乌兹别克粮食种植面积及产量锐减,乌国必须从俄国进口粮食才能满足人民的温饱需求,这又导致了乌国货币大量外流。

在占领区内,俄国对乌兹别克实行“军政合一”的政策,推行土地“国有化”,将大多数良田划归为“国有”,很多以农耕、放牧为生的居民失去了土地和牧场。在这些“国有”土地上,沙俄从本国迁居了大量俄罗斯农民来耕种、放牧,乌国农牧民流离失所,生存变得极为艰难。

除了在经济上掠夺外,俄国对乌兹别克实行了严厉的文化压制。在殖民者看来,乌国传统习俗及文化是“低级且不登大雅之堂”的,他们推行俄文,兴建教堂,大力普及俄国文化及宗教信仰。殖民者的做法导致了乌兹别克上层社会及知识界、宗教界人士的强烈不满。在这种不满情绪的推动下,各地区爆发了规模不一的民族主义起义运动。

1917年二月革命后,沙皇政府在乌兹别克的统治遭到瓦解。新成立的苏维埃政府尊重当地宗教及文化,采取一系列保护措施,使乌兹别克部分民众开始拥护苏维埃政权。

1924年12月5日,乌兹别克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宣告成立,并于1925年3月加入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

◎苏联时期及独立

苏联时期,苏维埃政府在加盟国范围内推行“肃反扩大化”运动及“文化上的俄罗斯化”。许多有民族主义倾向的知识分子和领导阶级遭到迫害。20世纪70年代,在苏联对阿富汗的战争中,苏联将与阿富汗相邻的乌兹别克作为基地,大量乌兹别克青年应征入伍,伤亡惨重,直接导致了乌兹别克人民的强烈不满。80年代,苏联出现了诸多政治、经济、社会问题,在敏感多变的政局下,乌兹别克积累已久的社会矛盾和民族矛盾一触即发。

1990年3月,乌兹别克共产党中央第一书记伊斯拉姆·卡里莫夫通过最高苏维埃选举,成为乌兹别克苏维埃主席。同年3月24日,乌兹别克最高苏维埃修改了共和国宪法,宣布乌兹别克建立总统制。同一日,卡里莫夫当选为乌国第一任总统。

1990年6月20日,乌兹别克政府通过了《在革新的苏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